6月30日,万科2020年度股东大会暨2021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大会及2021年第一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在深圳召开。相较于之前谈及多元化业务成长的“尴尬”,此次万科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显然更有底气。管理红利时代下,万科开始向制造业学习。但相比非开发业务,新业务受投入成本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制约,跟投机制能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仍有待进一步观望。
租赁、物流、商业收果实
早在2018年,在喊出“活下去”的同时,万科也提出将所有业务行为“收敛聚焦”。组织架构上,万科提出要重点发展BG(事业集团)和BU(事业单元)两个业务条线,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中,万科首次将集团业务划分为五大BG和六大BU。
多元化转型的道路上,万科有成长也有挫折。租赁住宅业务曾因“万村计划”叫停而一度停摆;商业开发面积近几年大幅增长,但营收能力却并未达到预期;发展近四年时间的冰雪事业部,最后也逃不过被“兼并”的命运。
“兼并”冰雪事业部后,万科旗下的多元化业务经历重新洗牌,BU格局变为印力BU、物流BU、长租公寓BU、海外BU、酒店与度假BU、梅沙教育BU及食品BU。
不同于往年,今年万科在多元化业务方面着墨颇多。祝九胜在谈及时,也给出诸多“惊喜”:集中式公寓规模全国第一、商业地产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国内最大的冷库运营商……一扫之前谈及多元化业务成长的“尴尬”。
“在租赁住宅方面,目前公司的集中式公寓规模全国第一。”祝九胜在会上表示,2020年在深圳、天津、北京、珠海、济南、西安、成都、厦门、广州9个重点城市新开业3.3万间长租公寓;年底在33个城市累计开业14.24万间;已开业项目整体出租率大于95%;2020年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72.33%。
架构+跟投辅助
多元化业务被视为万科的第三次创业,这方面也被寄予厚望。
2020年上半年,万科首次在年报中披露了多元化业务的营收情况,不过成色欠佳。截至2020年末,在营收贡献中,万科房地产开发业务占比(包含来自长租公寓、物流等业务的营收)为4004.5亿元,占比95.5%;来自物业服务的营业收入为154.3亿元,占比3.7%。
近期,万科刚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发力多元化的意图非常明显。为了让商业业务实现突破性发展,王海武“主动”请缨出任印力集团总裁。
除组织架构调整,万科的跟投机制也在近期进行了“更新”,将其扩展到非开发业务板块,并同步修改了多项规则。
6月14日晚,万科发布公告称,为加快非开发业务的发展,充分激发非开发业务经营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的“当家人”意识,稳定和吸引人才,并推动公司内部资源协同,实现“一盘棋”长期稳健发展,更好地回报全体股东,公司拟对非开发业务的跟投机制进行迭代。
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表示,跟投机制其实在开发业务中对规模快速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其实跟投机制也是一种利益和责任的捆绑机制,从理论上说跟投机制是针对人的因素,但是对于多元化业务的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人的问题,还有很多外界客观因素的存在。因此跟投机制在推动多元化业务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股价的考验
最近几年,万科一直被市场质疑过于“保守”,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如今发力新赛道,也是万科给市场以“改变”的声音。
但“改变”还在路上,万科股价的反映更为“真实”。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万科股价自今年3月开始持续下跌,截至6月30日收盘,万科A股股价已经跌至23.81元/股,公司总市值约为2766.18亿元。
针对近期万科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会上回应称,万科合伙人是拿着奖金、用真金白银在公开市场上买股票的,这不是持股计划,不是上市公司的激励安排,而是合伙人自愿的购股计划。“前一段时间我们刚刚增持过一次,持股比例到了5%。我们当然也希望股票涨,但目前房地产公司包括万科的股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有行业的因素,但我们在主观上要更努力,用行动去回应股东的关切。”
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区间,万科提出的“管理红利时代”也成为新名词。郁亮此前表示,管理红利时代是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房地产回归实业属性,已成为明确、清晰的趋势。回归实业属性,意味着行业回报水平将逐渐向社会平均水平靠拢;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将从开发为主,转向开发与经营并重,开发越来越像耐用消费品,经营像服务业。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管理的红利其实也是要求各类领域通过管理见效益。包括类似跟投等机制,其实都是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调动资源,以真正促进企业经营和效应的提高。(记者 卢扬 王寅浩)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