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徐州市泉山区各个居民小区解决了一个“老大难”——昔日纵横交错的“飞线”杳然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科学分布的充电桩,居民享受着安全清朗的公共环境。
去年以来,泉山区将整治“飞线”充电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全省城区率先实现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区委书记李勇表示,要切实办好群众身边的“微实事”,以系统思维破解居民小区“飞线”充电整治难题,创新举措、疏堵结合,因地制宜、攻坚突破,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和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实“小事情”,筑垒大民生
作为徐州常住人口最多的主城区,泉山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45万辆。近年来,因“飞线”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成为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泰山街道侯山窝社区奎南小区建成已20余年,居民以铁路部门退休职工为主。“过去,大家给电动车充电全靠从家中拉线,小区楼体布满‘飞线’。”奎南小区业委会主任宋绍信说,“整天悬着心,但是没办法!”
2019年6月,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过程中,针对奎南小区居民集中反映的“飞线”充电问题,街道经过考察规划,决定将其纳入改造追加项目,并由政府出资,为小区全体居民统一安装入户式充电桩。去年春节前,改造一新的小区连同502个充电桩一并交付,奎南居民们彻底告别了“飞线时代”。
如今的奎南小区,充电桩分布在各楼栋前,按户编号,并分别配备保护箱和钥匙,电路直通居民电表。“民用电一度0.52元,电动车充一次用不到1元,关键是安全方便。”宋绍信欣喜地说,小区是全市第一家统一安装入户式充电桩的,居民的幸福感因此直线上升。
引入“大市场”,长效惠民生
李勇认为,解决“飞线”充电难题,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关键。在泉山,政府投资安装的分户式充电桩约占37%,企业运营的智能式充电桩约占63%,既保证了公益性,又构建起多元化投入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每天傍晚,段庄街道中院宿舍小区居民李凤固定将电动车停入集中车棚,在智能充电桩上扫码后,即可获得空闲插座,自主选择充电时长。
泉山区试点推行市场化运营机制,择优引进小斑马、铁塔能源、马上冲等10家信用良好、资质过硬的充电设施运营企业,通过企业有序竞争、互学互鉴,不断提高充电桩建设进度和服务质量。
该区房产服务中心副主任邱建民介绍,产品安全性、市场认可度和充电价格是考量企业的重要指标,对此,政府与企业签订充电设施安装协议,明确规范其产品的质量、使用责任和相关保险。
为进一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实惠于民,泉山区主动协调供电部门,将充电计费标准由工业用电改为民用电,并鼓励建设运营企业通过智能充电APP广告业务等收益,回补运营经费,将居民充电费用压降至每小时0.15元以下。
“在政府支持下,我们采用了超温超时自动断电的智能充电设施,并通过出租车棚广告位等方式,为小区免费建设集中充电车棚。”玄天新能源业务负责人张元承说,“我们在泉山区建设运营2000台充电桩,今年以来,居民使用率同比提高近30%。”
共建“问大家”,共享乐民生
“群众愿意用,才是解决‘飞线’充电问题的治本之策!”泉山区针对小区居民构成,多形式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调研和宣传,充分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
4月28日,在翟山街道管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协商议事会议正在召开。“小区联排充电桩数量不足,大家是否愿意安装分户式充电桩?”在社区党委书记张孝明主持下,街道安全科及建设科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充电设施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就充电桩安装类型、建设点位、用电计费及管理维护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共识。
走进管道社区,每隔几栋楼,就能看到钢膜式充电车棚、联排充电桩或分户充电桩,张孝明介绍说,通过协商议事,社区陆续建成72处集中式充电站,可同时满足700余辆电动车充电,居民们好评如潮。
不仅如此,泉山区各街道、社区按照“建成一个、整治一个”的思路,一方面充分依靠群众,组建以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离退休党员为主的义务劝导队,针对小区“飞线”充电现象开展常态化宣讲;一方面成立专项整治队,联合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同监督,加大对“飞线”的剪除力度,做到疏堵结合。
截至10月底,泉山区475个小区及散片区累计清除飞线43800多根;安装充电设施2792组、充电插座41062个,使用率80%以上;因“飞线”充电引发的事故为零。(记者 岳旭)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