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业争相上市的大背景下,IPO赛道再添新选手,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灵深瞳”)科创板IPO获受理。提及AI企业,净利亏损是其难以回避的话题,格灵深瞳也不例外,公司2018-2020年累计亏损5.62亿元。而在这一赛道上,竞争者也不少。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等6家AI企业同时竞速IPO,谁将率先实现上市目前还不好说。
IPO获受理
上交所官网披露消息显示,格灵深瞳科创板IPO已获得受理,公司拟募资10亿元。
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公司的盈利来源是向客户提供面向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获得销售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构成分类来看,智源智能前端产品为格灵深瞳提供营收较大,且在不断增加,2018-2020年,该产品产生营收分别约为882.71万元、3396.12万元、1.69亿元,占比分别为17.65%、47.88%、69.71%;灵犀数据智能平台贡献营收占比则下滑严重,报告期各期,该产品产生营收分别约为3345.96万元、1256.28万元、2360.03万元,占比分别为66.9%、17.71%、9.73%。
除此之外,深瞳行业应用平台、技术服务及其他2020年产生营收分别约为4019.3万元、969.58万元,占比分别为16.56%、4%。
此次谋求科创板上市,格灵深瞳拟募资10亿元,分别投向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升级项目、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发项目、营销服务体系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了解,本次发行前,赵勇通过深瞳智数、灵瞳众智、灵瞳莱客、灵瞳智源和灵瞳数源间接控制格灵深瞳36.19%的表决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针对此次谋求上市的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格灵深瞳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三年亏损5.62亿元
2018-2020年,格灵深瞳均处于亏损状态,三年累计亏损5.62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格灵深瞳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196.35万元、7121.07万元、2.43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6990.22万元、-4.14亿元、-7786.92万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9230.15万元、-1.89亿元、-1.02亿元。
据格灵深瞳介绍,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4340.12万元,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系前期研发投入大但收入规模较小以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2018-2020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597.51万元、3.01亿元和1.29亿元。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邓伟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为保证持续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通常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这让净利亏损成为行业常态,企业需要资本支持公司长期的研发投入成本。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研发投入大导致AI企业短期难以盈利也是该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很多企业依赖高投入来实现高成长,但业绩依然亏损,规模化盈利还比较远,商业模式并不成熟。
2018-2020年,格灵深瞳研发投入分别约为7285.02万元、9595.43万元、1.14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40.19%、134.75%、47.09%。不难看出,2020年格灵深瞳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出现大幅下滑。
6家AI企业竞速
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6家AI企业正处于IPO阶段。
在格灵深瞳之前,已有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传神语联、旷视科技5家企业先后申报上市,其中依图科技IPO在2020年11月获得受理,云从科技、云天励飞IPO均在2020年12月获得受理,旷视科技、传神语联IPO分别在今年3月、5月获得受理。
从募资额来看,依图科技拟募资额最高,达75.05亿元;其次为旷视科技,拟募资60.18亿元;云从科技、云天励飞则分别拟募资37.5亿元、30亿元;传神语联拟募资额最少,仅5.13亿元。
纵观上述企业的IPO进程,云从科技、云天励飞、传神语联、旷视科技均处于已问询阶段,依图科技则由于财报更新,目前处于中止状态。邓伟强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谁将率先实现上市目前还不好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企业中,云从科技、依图科技、旷视科技均有“AI四小龙”的称号,仅剩商汤科技尚未冲刺IPO。不过,据媒体消息,商汤科技上市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将推动A+H同时上市。针对上述消息,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对于市场传闻,我们不予置评”。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岳献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迭代快,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难度高。“资本一直都是行业的催化剂,当行业技术成熟时,资本会通过投资带动行业技术快速渗透,AI行业也不例外,目前AI领域的一些技术已处在成熟期,资本会更多选择通过投资带动行业技术发展、创新和商业模式复制。”岳献芳如是说。
于百程亦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从一级市场融资扩大到二级市场,这既是主动谋求竞争优势,同时也是寻求资金支持的被动选择。通过资本加持,AI行业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记者 董亮 马换换)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