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太原市划定“路线图”

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新兴文化旅游品牌景区,开发一批战略性文化旅游项目……记者10月26日了解到,市政府办公室发布的《太原市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将实现深度融合,构建形成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遗产利用:建设国际知名文旅目的地

提高文化遗产在旅游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我市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强化景区建设管理,提高晋祠、天龙山、太山、双塔等优质文物景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通过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试点,在做好晋祠部分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的前提下,利用现有三维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开发沉浸式数字体验文化产品。

加强对各个历史时期文物特别是景区内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展陈水平,实现遗址遗迹场景还原,形成可观赏、可体验的特色旅游产品。参考“明太原县城清明上河图”高科技互动展演项目的创意,拓展应用到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北齐壁画博物馆的建设陈展工作中。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活动,全市建设一批非遗、民间艺术街区,推出一批融入太原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高质量文化旅游商品。如,推进小窑头村非遗文旅小镇、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等项目建设,支持迎泽区打造“太原府城游”文旅品牌项目及上马街太原府城游集散(体验)中心等。

产品融合:提升景区文化内涵

太原古县城等古城进行差异化开发。太原古县城项目瞄准华夏历史文明沉浸体验地、文物保护研究地、山西省地域特色产品展销地、市民休闲地、游客集散地五大具体功能定位,开创太原文旅结合发展新模式。

推动旅游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10个,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5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山西美丽休闲乡村”10个。整合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周边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纳入旅游线路进行宣传推介。

开展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打造杜里坪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红色文化、高君宇红色文化、358旅红色文化、红军东征红色文化等;挖掘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古交关头、阳曲店子底、小店西蒲、清徐清太徐、娄烦峰岭底等红色旅游名村。        

项目建设:提升文旅融合品质

建设一批三大品牌项目。争取太原市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纳入黄河、长城、太行旅游发展布局规划。推进汾河国家文化公园、晋祠—天龙山5A级景区、娄烦古国文化公园和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等重大项目立项建设。

建设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重点做好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及保护建设规划的编制申报工作,尽早启动遗址公园建设,在“十四五”末期初具规模。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传习展示中心。如,建设集弘扬地域文化认同、导览当地非遗资源、开展传习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市级非遗展示场馆,整合全市非遗资源进行集中展演、展示、展销,使之成为太原有地方文化内涵的文化地标。

建设一批智慧文旅项目,加强新技术在文旅融合领域的应用。如,太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等景区(项目)运用动态球幕飞行影院、全景式AR、4D动感特效等领先科技,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试点探索:推进机制体制改革

我市试点探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管理融合机制,解决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服务缺失等问题,走出一条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在机制体制、政策保障等方面开展试点。

在旅游景区“两权分离”改革方面,进一步明晰产权属性。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企业、跨界资本和管理服务品牌,通过直接投资、参资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创新各相关方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内生活力,打造一批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

我市鼓励各景区主管部门按照“两权分离”改革路径和事企分开原则,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快经营服务业市场化运作步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记者 何宝国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