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日,晋祠大米进入“收获季”,晋祠镇王郭村、索村、长巷村、南大寺、北大寺、野庄、赤桥村等村的稻农,已陆续开镰收割,预计可收获200余万公斤,比去年高出50万公斤。
今年以来,晋源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略,以培植“晋祠大米”“晋源花卉”两大特色产业为重点,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实施了“晋源稻花城”项目,并通过挖掘传统农耕稻作文化张力,打造集研学科普游、农耕体验游、美食养生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生态游、人文历史游为一体的晋稻文化之城,书写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新篇章。同时,晋源区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思路,通过选育良种、培育良田、施用良肥、推行良法,重塑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再现“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的壮美景象,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今年,晋祠水稻在野庄、三家村、索村扩大恢复种植面积,总面积达3500余亩,亩产有望达到650公斤。(毕晶晶、杨润德、王惠林)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