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再次踏上了在太原南站进行核酸采样检测的征程。从那时候起,这些“大白”们用不一般的坚持,守卫着自己的岗位,也守卫着太原的安全。今年3月11日开始骤增的工作量,让更多人见识了他们不服输的倔强。
3月14日下午,山西晚报记者到达太原南站,近距离感受“大白”们的工作。
A每天采样数千人次“出站的旅客,请出示行程码和山西健康码,并扫描太原市检疫信息登记填写相关信息。”刚走到太原南站西出站口附近,山西晚报记者就听到大喇叭里传来的提示声,出站旅客经过车站工作人员的检查分流后,需要做核酸检测的自觉在核酸检测点前排起了队。
现阶段,太原南站的核酸检测是免费的,负责核酸检测的是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一共10个人,两两一组坐在5个检测台前。其中一组是专门给“红码”或“黄码”的旅客提供核酸检测的,其余是为普通“绿码”的旅客做核酸检测的。
“麻烦出示下身份证。”简单提示后,旅客坐到了检测台前。“别紧张,头后仰,‘啊’……”负责采样的护士一边安抚旅客的情绪,一边快速进行采样。采样结束后,采样员将样本封存,另一名医护人员负责录入被采样者的相关信息。“绿码”旅客采样结束后留下电话号码就可以离开了,“红码”或“黄码”的旅客则要前往自己目的地所在区县的临时休息点,等待转移。
要说离病毒最近的,那一定是核酸采样员的手。因“中招”风险特别高,所以,“大白”们每次采集完样本,就要进行一次手消。旅客离开后,“大白”们还要对旅客刚刚坐过的椅子喷洒消毒液。山西晚报记者粗略计时后发现,从旅客坐下到检测结束后医护人员喷洒消毒液,整个过程用时20多秒。
“前段时间,东、西两个站点一天最多的采样量3163人次。这两天,我们平均每天的采样量都在7000人次至8000人次。”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刘玮说,“工作量很大,要想休息,只能等没有车辆在南站停靠的时段。”
B特殊时期不搞特殊化刘玮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从3月11日开始,太原南站的两个核酸检测点采取了三班制:7:00-13:00、13:00-19:00、19:00-00:00,但实际上,护士们的工作很早就开始了。“因为我们要求6时20分在医院集合,提前到达南站后要对检测点的环境进行整体消杀。”而每天最后一班医护人员的回家时间,几乎都是在次日凌晨2时左右。
西广场核酸检测点在两个楼梯的交汇处大厅,正处在风口,山西晚报记者只站了几分钟,就觉得后背有点发凉。“现在好多了,天气暖和了,没那么冷了。冬天的时候,护士小姑娘们的手都被冻得裂口子了。”刘玮说,这是因为手消液里含有酒精,冷风一吹,手就像浸泡在冰水里似的,酒精一挥发,手上的热量也散走了。加上被手套包裹着,手一直不能透气,每每换班摘下手套,她们的手总是白一块红一块的,手背白的没有血色,手指红的像铁柱子,天冷的时候还会肿。有时候,大家开玩笑,说自己的手成猪蹄子了。要知道,这些“猪蹄子”其实是20多岁小姑娘的手呀。“可是,从2月份太原有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的护士小姑娘们,没有一个喊苦喊累说要请假的。”刘玮激动地说。
还有一点,让刘玮特别感动。她说,因为穿上防护服后不方便去卫生间,所以“大白”上班前不敢多喝水多吃饭,有的干脆不吃不喝,一个班次6个小时,下班就快饿晕了。还有的“大白”值班碰上生理期,宁愿弄脏自己的衣服,也不愿意脱掉防护服去趟卫生间,经常是工作结束后借条工装裤子穿回家。“东广场的检测点,每天晚上的工作结束后,我们的这些姑娘还要把相关的用品都搬回来,可谁都没跟我说‘不行,我明天不干了’。每次看到我,这群姑娘们都是满脸笑容。”刘玮说。
C每个人都在舍小家顾大家侯美婷是西广场检测点的“总管家”,相比三班倒的普通“大白”,她的工作时间几乎是从早上6时许到达太原南站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工作结束后才算完。每天晚上,她回家的时候都在凌晨2时左右,但早上6时,她又会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集合点。现场调度、用品管控、协调和其他单位的工作……因为忙得像个陀螺,身高160厘米左右的她,体重还不到45公斤。“没时间陪家人,这点比较遗憾。”侯美婷说,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每天她回去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等孩子早晨起床的时候,她却已经在南站开始工作了。前几天,因为孩子一直闹着找妈妈,爱人没办法,只能把孩子带到太原南站,远远地看了她一眼。“穿着防护服呢,不能抱她。”说着,侯美婷的眼眶不由地红了。
护士高畅,在西广场检测点专门负责为“红码”和“黄码”人员采集核酸样本。当山西晚报记者问她“害不害怕”时,她回答说:“已经习惯了”。从2021年6月开始,高畅就在这里工作了。“火车站本身人流量就很大,人员比较复杂,我有心理准备,而且我觉得只要防护工作做到位,对现场‘一人一消’做好了,也就说不上害怕了。”她说,可实际上,她的家人,到现在也只知道她在太原南站采集核酸样本,不了解她采样的特殊性。
现场督导员薄凤萍,母亲生病住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甚至一度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她都顾不上去照顾;已经58岁的李翠萍,本来可以不用到太原南站的,但还是主动申请来了,一站就是6个小时;有男护士开玩笑说自己想结婚了,可实际情况却是忙得没时间见相亲对象……类似的故事,几乎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
D藏起个人委屈构筑坚固防线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这群“大白”没有喊累,但他们也有委屈的时候。“根据我们的疫情防控政策,有些从外省回来的旅客不理解,就会指着我们的护士破口大骂。”刘玮说,她自己就碰到过一次,那时她还没来得及向旅客解释相关政策,旅客就指着她骂开了,话还特别难听。她只能先等旅客平复情绪后,再去解释并劝导旅客做核酸检测。而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个在太原南站的“大白”都经历过。
有人指责、谩骂,“大白”们就先忍着;有人不会填写太原市检疫信息登记表,“大白”们要手把手地教;有人的手机没电了,“大白”要自掏腰包租借充电宝;到点了核酸报告没出来,被投诉的还是这些“大白”……“之前核酸检测收费的时候,我们还给人垫过钱。”刘玮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大白”们的付出,不仅仅是大家看到的那么简单,所以就更需要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除了现场采样,核酸检测的幕后工作也非常复杂。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保证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前期先对院内各部门进行协调,比如对信息科、总务科、医服部、器械科在东软工程信息系统和条码打印方面的沟通。还有物资储备、软件系统培训、实验样本的接收、数据的核对、样本的检测等,单是样本检测上,他们为了能够保证快速完成实验,每一个人都加快速度,由原来的半个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最快的12分钟就可完成96人份的样本加样。
迎难而上,逆风而行,这群“大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无畏。筑起长城的从来不是英雄,而是每一个普通人。站在抗疫“前哨”,直面新冠病毒,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背影,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疫情防线。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