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栋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给城市增添靓丽风景的同时,也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新课题。今年1月,我市召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创建工作会,对当前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创建工作的目标、步骤、创建范围等内容进行了安排部署。一项关于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综合治理的工程打响。
(资料图)
9个月来,我市对全市3511栋高层民用建筑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综合治理,实施分类精准管控,从体系创建、前端预防、隐患治理等方面入手,逐个破题,夯实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墙”。9月26日,在我市召开的全省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创建工作现场会上,太原市的做法和经验得以展示和推广,为全省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太原方法”,贡献了“太原力量”。
研发系统 精准管控
高层民用建筑数量多,类型也多,有公共类,有住宅类,还有商住混合类,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制定不同内容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成为综合治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方面,市消防救援支队下了一番功夫,拿出了相应的办法。
“我们想到了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管控。结合全市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利用我们自己的‘消防源’App平台,研发了‘高层民用建筑信息直报风险评估系统’,从而实现了量化、细化、条理化。”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马晓彬介绍。
该系统共设置建筑基础信息、建筑防火情况、消防设施情况、消防管理情况、灭火处置情况、用火用电管理、技术物防措施、行政管理及火灾情况等8个模块104项内容。在此系统中,每栋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状况一目了然。目前,我市3511栋高层民用建筑的信息采集和风险评估尽在其中。采访中,记者通过该系统看到,3511栋建筑的信息尽数显现,每栋建筑的消防安全风险被分为“红、黄、橙、蓝、绿”五个等级。
“目前我们监测到中高风险单位67家,中风险单位338家,这样能很直观地找到消防安全治理的薄弱点和空白点,从而精准施策。”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处长薄涛介绍。
根据系统评估情况,我市又确定了以高层公共建筑、高层住宅建筑、高层医疗建筑等典型场所为治理重点,分类实施精准管控。在创建过程中,中海国际中心、万科紫郡和市妇幼保健院3家高层建筑单位成为特色样板单位。
层层驻扎 落实到人
中海国际中心是我市地标建筑,地上53层,地下4层,以230米的“身高”位列太原第二高楼。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发生火灾后疏散是一大难题。中海国际中心设立的“第一响应人”制度不仅能迅速报警,还会在专业救援力量到达之前动员组织、实施救援,能在前端预防和“灭早灭小”中发挥相当作用。
前不久,一场全要素、全流程应急灭火疏散演练在中海国际中心展开。这次演练模拟的情景是“大厦25层办公区因工作人员违规使用电器引发火灾并造成多名工作人员被困”。“火情”出现后,25层的“第一响应人”李月在第一时间发出火情报告。像李月这样的“第一响应人”,在中海国际中心有258名,分属入驻每家企业,53个楼层都有。一旦发生火灾,“第一响应人”不仅能迅速报警,还会实施救援。演练中,人员有序疏散,快速进入了就近的避难层。
与此同时,分布于楼层高中低不同区域的3个消防微站立即启动,对火情进行控制。微站有6名物业人员24小时轮班,严格的消防培训保证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实施专业的救援。
人防技防 高质管控
高层住宅也是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针对此类建筑,消防救援部门坚持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合力提升管理质效。万科紫郡小区有8栋高层建筑,1270户业主。每月15日,小区都要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小区物业消防安全负责人刘鑫介绍,表演者是小区业主,也是消防安全志愿者。据悉,这个小区的消防安全志愿者已达352人,占小区总人数的27.7%,在我市属比较高的占比。
为什么居民积极性这么高?原来,物业对消防安全志愿者实行了积分制,每参加相应活动,或是发现消防安全隐患,都会按照相应细则予以记分,而这些积分能在物业换取相应的服务。如此,极大提高了业主学习宣传消防知识和参与消防管理的积极性。
刘鑫介绍,除消防安全志愿者之外,他们还把网格员、楼层长和楼长也纳入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进而形成“四级联防”管理网格,基本实现了消防安全居民自治管理。
医疗建筑 一人一预案
在高层民用建筑中,高层医疗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种类,其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更为复杂。“由于高层医疗建筑中多为病患,最难的是发生火灾后的疏散问题,因此我们根据病人疏散能力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疏散方案。”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高维娜介绍。
在市妇幼保健院,该院对ICU病区、手术室的危重患者全部实施“一人一预案”的一级疏散预案,一旦有火情出现,科室主任指挥,管床护士转运,专人专梯接应;对无自理能力和行动不便的患者、孕妇、产妇、初生婴儿实施二级疏散,利用轮椅、担架等疏散工具,走楼梯疏散;其他病人及工作人员实施三级疏散,通过楼梯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各级疏散预案,基本可以确保实现1分钟到达楼层避难间,3分钟到达室外安全区域。
全面推进 不断完善
据介绍,针对高层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启了“消防+直升机”战略合作模式,打造了“空地一体”应急救援体系。目前全市有4个航空救援区域、8条航线、5个高空停机点,在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可为被困人员开辟空中生命通道。
针对高层住宅建筑,我市已在130个小区的890栋高层住宅的3410部电梯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梯控系统,惠及55万居民,有效提升了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百院兴医”工程扎实推进,我市高层医疗建筑已有22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持续加强。市消防救援部门已会同市卫健委,实现了全市40余家医疗卫生单位全部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技术服务,这将有助于此项工作的开展。
放眼全市,针对3511栋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均在稳步推进。市安委办表示,我市将继续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不断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记者 申 波 通讯员 薛 宁 闫男男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