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作为常住人口总量超过530万的省会城市,全市法院年受案量数突破13万件。如何抓好诉源治理,既是司法改革的考验题,又是司法为民的必答题。为此,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中院牵总、多元联动+N项机制”建设为抓手,一体推进多元解纷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月14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2022年太原市诉至法院的一审民事纠纷98808件,其中诉前调解42325件,调解成功29076件,立案部门速裁快审16177件,其它进入一审审判程序的案件40306件。全市10个基层法院除小店区人民法院、万柏林区人民法院外,其余同期一审民事收案案件总量、增幅均实现“双下降”。
(资料图片)
解忧驿站办好百姓“心头事”
当天调解、当天履行,李大姐的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2015年,李大姐在给朋友老卫转账时输错了信息,误将8300元转到了刘某的银行卡上。7年过去了,刘某一直未退还。无奈之下,她来到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准备打官司。在该院导诉员的帮助下,她选择先调解后立案。于是,她在该院解忧驿站的“点将台”选择了自己信任的调解员。经过调解员3个多小时的释法明理,李大姐终于拿到了这笔钱。
该院多年来一直是全省受案数最多的法院。为了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该院在原有10个诉调对接中心基础上,设立了以解忧驿站为主导、派出法庭对接社区工作站为辐射的“一驿三站”调解工作模式,而解忧驿站的“点将台”则是每月考核排名前十二的调解员方能入驻,供群众“点将”,大大激发了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更好地服务了人民群众。
逐层化闭环化满足多元需求
小店区人民法院的诉前调解只是太原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太原中院的支持下,各具特色的多主题调解室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元解纷大格局逐步形成。
迎泽区人民法院根据辖区政治、金融中心的特点打造了“两轮三翼四轴”多元解纷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杏花岭区人民法院推出太原市第一个以法官个人命名的工作室——“冯建军工作室”,创新“老杏干”十大秘籍调解法;尖草坪区人民法院聚焦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推行“一乡镇(街道)一法官工作室”;万柏林区人民法院围绕辖区地域广、房地产纠纷多的问题以“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台电脑”为标准配置,建立了 “共享法庭”;晋源区人民法院传承晋阳古城特色,在三大园区6个乡镇(街道)设立“源之和”调解工作室,实现“全天候”服务、“家门口”解纷。
太原法院最大限度利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多方力量的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不断完善“法院+社会”多元化解格局,变法院“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闭环化解。目前,已有126个调解组织718名调解员入驻“总对总”服务平台。多元解纷内容覆盖劳动争议、银行保险、知识产权等纠纷领域,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各类解纷需求。
此外,为了最高效率、最低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太原法院把“大调解”作为分拣站,通过“分流、调解、速裁、精审”的漏斗式逐层化解模式,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在前端的“桥头堡”作用和专业审判团队在后端的“主阵地”作用,让简案快办,难案精审,最大限度提升解纷质效。
时代在变,群众需求在变。太原法院将不断创新司法为民的举措,完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 “倒金字塔”式的纠纷解决体系,不断减少诉讼增量,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本报记者 王钰钦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