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蹚出一条培育矿山人才新路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太原煤气化技校学员正在进行测量实操训练。本报记者王蕾摄

是课堂上的学生,亦是岗位上的工人;要按照计划完成生产作业,也要熟悉课业取得学历资质——这种由企业与技工院校合作,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交替模式共同培养学徒的方法,就是现如今相关行业积极倡导的新型学徒制。
    2019年,在“变招工为招生”的政策背景下,太原煤炭气化技工学校(以下简称煤气化技校)启动了非全日制教育招生工作,将新型学徒制理念叠加在教学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培育矿山人才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名非全日制学生在煤矿企业极为关键的采掘生产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弹窗”里授业
    

煤气化技校建于1991年,是经当时的省劳动厅批准成立的中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公司。
    自建校以来,该校一直是全日制教育。学生在课堂里进行3年系统化、模式化的学习,建立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后,再走上岗位进行一线实操。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让煤气化技校在2005年到2019年间培养了4000余名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成为在企业生产一线活跃着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企业体量的壮大催生了对用工数量及员工素质的更高要求。非全日制招生渐渐成为该校的工作重点。然而,实施之初的“磨合期”却也经历了不少困难,特别是学生与教师分隔两地的现实以及“学”与“教”时间不匹配,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最大壁垒。
    为此,煤气化技校积极探索非全日制学生培养模式,利用“钉钉群”线上授课,通过“中煤远教网”学习,同时开展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并配以详细的考试及成绩管理办法,在督促学生有效学习的同时平衡了工学矛盾,走出了一条“弹窗”里授业的灵活教学路。
    

矿山中送教
    

3月28日,煤气化技校在山西神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送‘教’下矿”活动。老师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实际的案例,为矿山学员送去实用、够用、能用的专业知识,开辟了新的教育通道。
    “基于非全日制教育工学矛盾的实际困难,我们一直在教学模式上推陈出新,哪一种能改变现状,哪一种能促进教学质量,我们就毫不犹豫选择哪一种。”该校校长杨少宙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该校教师已分组深入到14个基层矿井进行了调研教学活动。他们带着远程授课中积累的教学难点,置身一线精准找到影响生产的短板症结。影响生产进度的因素中,哪些是因为职工理论不过关而造成的,哪些是由于技能不熟练而造成的……搞清楚这些问题后,再与矿井方技术人员一同研究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了“送‘教’下矿”的“含金量”。
    与此同时,由于非全日制学生身兼工人身份,煤气化技校特别设置了企业文化宣讲部分,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到晋能控股集团“三会”精神,再到煤气化集团重要决策部署……老师们以学员感兴趣的角度切入,让他们既有低头干活的本事,也有抬头看路的觉悟。
    

练兵中突破
    

“山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西省重点专业项目建设基地”“山西省技工院校实训基地”……作为我省老牌培训机构,煤气化技校参加了2届山西省技工院校职业能力大赛、6届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6届全国煤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斩获多个一二三等奖及团体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举办的“煤炭行业优秀教学团队”评选中,该校“矿山测量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作为参与评选的唯一一所技工学校,获得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实现技校教学团队建设新突破。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教学重心转向非全日制教育以来,煤气化技校进一步加强了技校课程体系建设,组织编写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第二版、《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与实训指导书》等多本教材。同时,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实际,还编写整理了《无煤柱切顶卸压自动成巷“110工法”应用》《龙泉煤矿绿色开采(保水开采)》《绿色充填开采技术应用》等紧贴实际的校本教材。
    一线需要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新型学徒制调动了企业参与技校育人的积极性,持续激发教师团队开展创新教学活动的内生动力,解决了煤炭技校到矿山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校企零距离对接。未来,相信随着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全面推行,技能人才的培养将驶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王蕾 通讯员李杨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