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锦能源全产业链安全监控数据平台。本报记者王媛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氢能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能源载体,可以为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难以脱碳的领域实现大规模深度脱碳提供路径。国家对氢能的关注已上升到能源转型的战略高度,氢能也将成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通过科学合理布局氢能产业,构建了氢能全产业链,有效实现了清洁能源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双丰收”,达到了能源革命“排头兵”和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双重目标。
近日,记者随“并州生态文明媒体行”来到位于清徐县的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锦能源”),实地探访我省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的头部企业双轮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资料图】
率先布局
形成“五个一”氢能发展战略
坐在美锦能源生产的氢气发电观光车上,高科技工业园区映入记者眼帘,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穿防护服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美锦能源总监姚锦城告诉记者:“左手边是我们的高纯氢项目,目前,工业高纯氢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
据了解,2017年,美锦能源开始布局氢能产业,经过5年发展,已经形成“五个一”氢能发展战略,即一点(整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一网(综合能源供应网络)、一中心(碳资产、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一平台(氢能汽车智运平台)。
目前,美锦能源已在上游搭建氢气制储运加用产业链;中游搭建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整车制造的核心装备产业链;下游推进七大区域发展战略,即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能源金三角、中部地区、云贵川区域。截至今年1月,美锦能源已累计推广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近1600辆,已突破7500万公里安全运营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近1900圈,累计减少碳排放量约7万吨。
先行先试
为我省氢燃料用车“蹚路”
“这是一辆氢燃料重卡,在加满氢之后续航能够达到400公里,每100公里只需要160元至200元氢燃料,相对于百公里耗油三四百元的柴油车,氢燃料车成本降了近一半,优势显而易见。”姚锦城指着一辆重卡说道。燃油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而氢燃料车真正实现了零碳排放——没有尾气,只排出水,且水质达到了纯净水标准,可供园区内工作人员日常饮用。
近年来,美锦能源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先行优势,在太原、吕梁、临汾等地投入近500辆各类氢燃料商用车,在重载货运、城市物流、园区通勤等交通领域开展示范与推广,助力我省氢燃料车辆推广量全国领先,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
2021年8月,美锦能源投放100辆氢燃料重卡,围绕清徐工业园区进行物流示范,包括煤矿、焦化、钢厂等中短途货运场景。
2022年8月,美锦能源联合晋南钢铁集团推广100辆49吨氢燃料重卡,在临汾区域开展钢厂零碳物流示范,创造了国内钢铁行业最大规模的氢能应用案例。
2022年12月,美锦能源在交城县开通150辆氢燃料重卡运营,标志着该企业在吕梁市已完成构建“焦炉煤制氢-加氢站网络-核心装备制造-氢能示范应用”的产业链闭环,为吕梁市氢能产业发展和能源低碳、绿色高质量转型带头示范。
在公交车示范方面,美锦能源正在与离石、清徐、平遥等地对接洽谈,力争在2023年开通示范运营公交线,提升氢能在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将零碳环保理念传递给社会大众。
“强链”“补链”
持续壮大我省氢能产业链
在能源行业深耕40余年,目前,美锦能源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作为老牌传统能源企业,美锦能源见证了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的辉煌,同时也抓住了绿色能源发展机遇与山西同行。从传统能源到如今的绿色低碳新能源,美锦能源一直走在行业最前沿。
美锦能源利用完整的煤-焦-气-化产业链,以及在国内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已构建制氢-加氢站-氢燃料核心装备-氢燃料商用车示范运营的产业链闭环,2022年成功入选山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在做好自身产业链建设的同时,积极为我省氢能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发展。
在谈及企业未来规划时,姚锦城说:“放眼国际,2026年欧盟将开始征收碳关税,涉及钢铁、铝、水泥、化肥、化工(氢)、电力等六大门类多种产品。这意味着,从2026年1月1日起,出口欧盟的产品,相关企业不但要报告每年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数据,还要支付相应的碳排放费用。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减碳、低碳生产,包括运输环节。所以我们要加快布局氢燃料车、建设加氢站。”
截至目前,美锦能源已在煤炭、煤化工、钢铁、建材四大行业开展氢能车辆替换工作。除清徐工业园区外,氢能源重卡已在晋南钢铁集团、交城县推广应用。美锦能源在我省已建成加氢站9座,在建加氢站12座,预计年底建成;在全国已建成运营加氢站20座,“十四五”期间将建设300座。
兵无常势,水无常态,唯有变者,方能常驰。作为我省绿色氢能产业的领航者,美锦能源将团结链条内上下游企业互助共赢,在共同努力中走出一条能源转型发展的“山西道路”,用绿色能源发展实绩来刷新大众陈旧的“山西印象”。
本报记者王媛 实习生韩文媚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