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全球微动态丨【一线调研】村庄做教室 大地当课堂

警务人员在农民夜校开展反诈宣传。

龙林新村依托农民夜校,实地培训村民葡萄种植技术。


(相关资料图)

去年5月28日,太原市首家农民夜校——清徐县清源镇六合村农民夜校挂牌开课。截至目前,清徐县已陆续开设农民夜校139所,实现农民群众进夜校常态化运行。一年多时间,清徐县因时因事因人合理确定农民夜校教育内容、方式和载体,通过农民夜校,党和政府声音、政策法律法规、实用专业技能、农村基层党建等主题内容,持续不断传递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农民心头,确保培训接地气聚人气、能落地见实效,形成了可资借鉴的成功实践。党员干部说,农民夜校是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理守法农民的有效平台,是针对农村地区,提供农民群众学习各类知识文化、技能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政策举措。村民们感慨地说:“我们在家门口上夜校,不误农时,还长知识,自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技能,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让科学理论入脑入心
    

去年,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清源镇六合村的农民夜校就热闹起来。教室里三四十张课桌坐得满满当当,县委党校讲师张建刚被邀请来作宣讲。“张老师,党的二十大有啥新政策?”“我们农民的收入,会不会再增长?”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听得仔细,问得认真。张老师声音洪亮地作答:“党的二十大给咱们最大的礼包就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说白了,就是要让农业更高产、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随后,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理论宣讲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效途径,让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尤为重要。清徐县立足农民需求,充分利用农民夜校这个平台渠道,开展各类宣讲培训,用“乡音”传递党的声音,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农民身边,接地气鼓士气,推动乡村振兴。
    理论课堂、红色课堂、文化课堂、实践课堂……清徐县马峪乡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打破单一模式限制,以固定讲台室内讲+线上平台随时学+流动课程实地教+观摩借鉴走出去+实力比拼验成绩相结合,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电影、集体唱响红歌等活动形式,推动农民夜校专题培训向纵深发展。
    “用村民实在话,讲村民关心事。”清源镇温南社村党总支书记李萌结合本村实际开展农民自建房政策宣讲;王答乡高层次人才、选调生下乡进村为农村党员“讲一节党课”……“百姓名嘴”们纷纷走进农民夜校,不断把党的声音送入基层、送进乡村。
    农民夜校理论宣讲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村民坐得住、听得进,而村民身边新变化就是理论宣传最好的“注脚”,学校“接地气”自然收获“高人气”。一年多来,清徐全县农民夜校开展理论政策宣讲232场,持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政策等惠农举措向农民讲清、讲透、讲通。
    

在移动课堂上“学本领”
    

“快走、快走,农校的老师正在大棚里讲葡萄剪枝呢,去晚了就听不到了。”近日,清徐县马峪乡龙林新村的村民三五成群、大步走向葡萄大棚。龙林新村依托农民夜校,立足村内葡萄资源发展优势,开设政策讲解、普法教育、农技培训等课程,不断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蓄势赋能。
    结合农时农事、乡村振兴等实际,清徐县组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致富能手、养殖大户等组成讲师团,人才专家讲理论、党员干部讲政策、致富能手讲经验,采取群众点单式授课方式,因地制宜为群众量身打造专业课程,开展教育培训。
    龙林新村将“接地气”作为课程设置的根本原则,利用村民微信群搜集学习意愿,既有村民“点”的种植、养殖、电商经营等实用课程,又有“配”的政策、文化、法律法规等理论“大餐”,切实将具体实践与理论讲解融会贯通。目前,龙林新村农民夜校已有课程目录15项,开展农民培训10余次。
    切实增强农民夜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农民夜校接地气聚人气,是开办夜校开始就考虑的问题。清徐县委组织部相关人员介绍说,充分利用农闲、饭后、节假日等时间,根据群众需求,缺什么讲什么,用什么教什么,村民活动室、农户庭院、田间地头,都可以是他们的教室和讲台。
    清徐县东于镇水屯营村种植大户王振富,对该村农民夜校讲智能手机使用的课程印象深刻。他回忆说,开课前,授课老师与多名村民进行了深入交谈,做了大范围调查,发现许多村民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不太熟悉,甚至影响了日常工作与生活。老师确定了课程教学主题《智能手机使用方法》,并制作下发了图文并茂的实用小手册。当天夜校开讲时,课堂内一下子来了50多位村民。村民们面对面地问,老师手把手地教。一堂课下来,大家纷纷表示,“课程讲到了心坎上”“这堂课上得值”。
    农民夜校真管用。记者了解到,一年多来,清徐县在农民夜校开展农技培训课程559场,直接受益农民群众近3万人。通过农民夜校学习,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农民在培训课程中受益,学政策、学技能、学法规、学经验、学感恩,成了“新农人”。徐沟镇杜村村民建起100亩日光节能温室和50亩天桥大棚,收入稳步提升。孟封镇杨房村村民不仅掌握了高粱种植、食醋酿制的技艺,还在醋文化、醋旅游上做文章,现在游客云集,农户、村集体双双创利增收。
    

架起党群“连心桥”
    

“你如果经常接到诈骗和骚扰信息的话,我们可以帮你设置阻截。”“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如果有人给你打电话说,有投资少、回报高、赚钱容易的东西,千万不能相信。”……清徐县王答乡派出所所长武利忠利用晚上空余时间,深入全乡14个村的农民夜校,把更接地气、更实用管用的反诈常识送进千家万户。
    武利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身边真实案例深入剖析,形象地向村民们讲解“贷款诈骗”“刷单诈骗”“养老诈骗”等诈骗手段,介绍遇到诈骗如何应对的方法,农民群众感受很深。村民王晓加说:“通过本次讲座,学到了许多真实有效的反诈技巧。比如不接陌生人电话,不信中大奖,赚钱等花言巧语,不把自己的银行卡号转给陌生人。”
    这一轮开设在农民夜校的“反诈宣传大讲堂”,共举办了15场,党员干部群众600余人参加,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签订《全民反电信网络诈骗承诺书》500余份,宣传引导群众下载注册更新“国家反诈中心App”500余人次,反诈宣传效果突出。
    农民夜校课讲得好,听课的人就越来越多。农民夜校不仅成了村民学习的课堂,也是大家集中聊天议事的场所。这其中,有咨询探讨法律知识的,有反映调解邻里纠纷的,有提升种植技术诉求的,有希望帮忙看护老人小孩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积极主动介入,热情协调解决。
    “小范啊,我家孩子每天上完课后都特别开心,希望以后能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在清徐县南录树村,驻村干部范艺颖充分运用当过社工的专业优势,依托农民夜校场所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去年暑假,范艺颖联系山西禾伴公益社工组织,在农民夜校策划了“暑来乐”益童成长计划活动,为村里9岁—12岁小朋友开展暑期自护课堂、参访体验等活动29次,服务群众839人次。
    目前,清徐县通过农民夜校汇集农民意见建议708条,直接帮助解决问题394件。开展普法、公益服务193场。清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党校校长杨红梅表示,下一步,清徐将以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工作一盘棋的思路,构建县委党校(孵化学院)+乡镇党校(企业分校)+农民夜校(实训基地)“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培训阵地、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等要素供给,组织邀请山西大学、山西农大、山西开放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进课堂,不断鼓励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上讲台,让基层培训更“鲜活”,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照片系清徐县委组织部提供
    本报记者陈俊琦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