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上午,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三亚市海棠区南田居龙楼小组田湾队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立在村里主干道边的椰树下,多个黄墙、平顶的小型厕所,它们对应着一户户农家。
随机走进两个厕所,记者发现,地面均铺设瓷砖,墙面很干净,厕所不仅有洗手池,还有热水器,陈设与城市居民的卫生间差不多。厕所背后,均有两个方形格板的化粪池,挨着墙立着一根长长的细塑胶管。
厕所的门墙上,都挂着一个红色铁牌,上面写着“三亚市海棠区农村改厕项目”“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等字样。
“以前全村没有一户有厕所,只有一个上世纪80年代建的公厕,在村后的一片树林里,不仅小,而且远,非常不方便。”南田居龙楼小组组长董芩明说。
在董芩明带领下,记者来到这间老公厕。只见一排三间小矮屋已经坍塌,四周长满野草,上面爬着长藤,厕所早已废弃。
“这几年开展‘厕所革命’,政府帮村里修建厕所,大伙积极性都很高,都愿意在自家房子旁边建。”董芩明说,全队41户有18户参加了政府修建厕所的行动,另外有些村民建楼房时,选择在家配套建设了卫生间。
董芩明说,田湾队自从开展“厕所革命”以后,再也没有人露天大小便了,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大幅提高。村里环境明显改善了,以前村四周常年飘散的异味没有了。
在三亚市海棠区南田居采访时,海南日报记者发现,开展“厕所革命”以来,政府帮助村民修建的厕所,大部分村民都非常珍惜使用维护。但也有少数村民“等靠要”思想作怪,致使政府帮建的厕所成为摆设。
在南田居中央队,一位阿婆向记者说:政府帮建的厕所,没有水,没有电,没办法用,只好一直用自家的老厕所。
记者来到她家时,看到路边有一个黄墙、平顶的小厕所,走进厕所,有水箱、水池、电灯等设施,但落有灰尘,拧水龙头不见出水,按开关不见灯亮。
紧挨着阿婆家的房子,有一间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厕所,但顶板下面有一个明显的裂缝。阿婆说,老厕所是过去家里建房时配套建的,顶部是用水泥板拼凑起来的,没多久就裂了,前两年政府帮助大家建厕所,她家也申报了,但新厕所建好后,没水没电,所以一直没用。
然而,南田居中央队的队长文开哲告诉记者,全村共有33户,前两年政府帮助符合条件的19户按照厕所“五有”(有门、有窗、有便器、有内外批荡、有地面硬化加玻璃钢化粪池)标准设计修建了新厕所,18户村民都主动拉电接水把厕所用起来,只有这一户一直等政府拉电接水,“这不是钱的问题,阿婆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差,她的儿子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南田居负责改厕工作的干部麦贤墩说,近年来,政府改厕工作力度很大,绝大部分人观念转变,但也有少数人“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少数厕所建而不用。“中央队这户居民,拉电接水也就几百元,但就是不愿自己掏这点钱;在其他队,有居民家里厕所化粪池溢了自己不清理,一定要等着政府来清理;更有甚者,厕所里电灯坏了,也等着政府来维修。”麦贤墩说。
三亚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在农村改厕过程中,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还是存在,下一步,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调动村(居)民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消除厕所建而不用的现象。(记者 周月光)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