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深圳先进院”)和深圳得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得理科技”)共同成立的“法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推出了智能案例检索系统、法律机器人等产品。
“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法律行业带来全新想象。”深圳先进院副研究员、联合实验室主任杨敏告诉深圳商报记者。
当法律遇上人工智能
西装革履、能言善辩、行业精英,谈起律师,总绕不开这些关键词。但大部分人不会注意到的是,律师身边如影随形的海量文件。无论是诉讼出庭,还是文件审核,律师前期都要研读大量资料,一些大案件的卷宗就能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个。
“据国外权威数据机构统计,律师行业中大概有30%~40%的工作内容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比如资料整理、案例查找等,从而帮助律师减少重复劳动、更专注于核心业务能力。”得理科技CEO贺倩明告诉记者。他本人正是一位已在行业深耕20余年的资深律师。
将律师从大量重复劳动中解放、解决律师与用户间信息不对称、为用户提供便携的法律检索,在这样的愿望下,由联合实验室研发、得理科技推出的两款APP产品,已经于今年8月上市。
第一款是“得理律助”,APP中不仅收集了新法速递、最新案例、最新观点等海量信息,更为律师们打造了工作台,查找案例、新建任务,一台手机就搞定。
第二款是“得理法搜”,贺倩明形容它是“为大众打造的一部法律百科全书”。据悉,通过算法,APP不仅能为用户精准推荐感兴趣的案例,还提供“机器人律师”在线问答服务。
让人工智能更会联想
传统的语义检索与机器问答,通常基于关键词匹配,机械式问答提供的参考意义并不大。此次联合实验室推出的产品,则是利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创新性地基于语义进行检索。
“简言之,就是让机器更会联想了。”杨敏表示。
比如在法律问答功能中,用户只需要正常描述出问题,系统会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完全颠覆了此前的机械式问答。而在律师案例检索方面,传统的检索模式,只能根据关键词找到相关案例。得理律助系统会自动对案例进行关联,为律师们呈现最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要让智能问答和人类问答达到相同程度,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杨敏说,“目前我们还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攻克认知智能,才能让机器真正地理解问题、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目前看来还有一定距离。”
为此,团队在设计模型时,会让机器模拟人的思维方式。
比如人类在做阅读理解时,通常会先粗略浏览整个文章的大致内容,第二遍再带着问题精读寻找答案,第三遍确保答案正确。杨敏团队模拟这一过程,为机器设计了预读、精读、后读三个阶段。
“数字化”是发展趋势
作为法律从业者,为什么要坚持走数字化之路?在贺倩明看来,这是必然趋势,更会为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
“数字化已是行业内普遍需求,此时得有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搭起法律行业的‘高速公路’。在我看来,我国未来在法律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会产生龙头企业。”贺倩明表示。
他以律师资源分布举例:在一些偏远地区,律师数量少,有了“数字化高速公路”加持,可以让律师服务直接触达这些区域。
今年6月,深圳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中提到,推进软件技术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贺倩明表示,基于庞大的用户基数与海量数据,数字化和智能化能促进现代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记者 袁斯茹)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