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皇姑区营商环境建设局收到了一面锦旗,送锦旗的单位是皇姑区的一家高新科技企业。因为就在前一天,这家企业获得了“见习审批资格”,这不仅让企业可以顺利招聘到人才,而且政府还将相关政策解读送到企业家门口,让他们在了解政策后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这一系列的操作,还要从8月15日在皇姑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增设的“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说起。
设立初衷:让“办不成事”窗口成为“办得成事”的终点站
刚一走进皇姑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办不成事”服务台显得格外醒目,这也是皇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皇姑区营商局瞄准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增设了这个“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坚持“不能说不”的理念,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皇姑区营商局办公室主任许海斌介绍,“办不成事”窗口是专门针对企业和群众看不懂、问不清、说不明白、办理费劲的“疑难杂症”问题开辟的专门渠道。窗口人员会对反映的问题进行登记,并经过分类汇总后提交给对应的科室进行协调处理,让“办不成事”窗口成为“办得成事”的终点站。
流程再造: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把“办不成”变成“办得成”
据了解,皇姑区营商局制定了详细的协调办理流程。
窗口工作人员根据“办不成事”登记表分类汇总、核实责任,责任科室负责人与业务所属单位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涉及多个部门,由主管领导召开协调会议进行协调,协调后仍无法解决的,由区领导协调直至问题解决,并于7个工作日内及时向企业或办事群众反馈处理结果。
“办不成事”窗口不单是办成不易办成的事,更多还要从企业和群众办不成事的原因中找到痛点、堵点和难点,从根源上治理痛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流程再造。
群众夸赞:从“不”到“行”,“办不成事”窗口真成事
“没想到这么快,‘堵’心事就解决了!”9月2日上午,沈阳派得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关丹将一面锦旗送到“办不成事”窗口。据了解,这家高新科技企业在今年毕业季时招聘了两位应届毕业生,但当企业想与他们签用人合同时,发现自己并没有申请见习审批资格。关丹说:“如果企业没有这个资格,就无法与毕业生签合同,这会耽误企业引进人才。于是,我们在8月4日提交的申请材料,随后相关审批人员来到企业实地考察。8月末,我有点着急便亲自去询问,其实当时我也不知道该问哪个部门,但刚一进门就看到了‘办不成事’窗口。工作人员了解到我的诉求后,快速协调解决了问题,并在9月1日亲自将审批件送到了企业。”
市民刘先生表示,自己在相关窗口无法办理退伍军人退保费相关事宜,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办不成事”窗口。因业务与地税有交叉,需要修改系统退费信息,工作人员马上向领导汇报,经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终于办下了相关手续,如今保费已顺利到账。他感慨地说:“从‘不’到‘行’,‘办不成事’窗口真成事!”
未来目标:提升政务服务深度和品质,让群众少遇到“办不成的事”
“办不成事”窗口虽小,解决的却是企业和群众心里的“大事”。工作人员称,有的事是因为涉及多个部门,或者政策不是很清晰,也有的是因为群众自己说不清,办事指向性不强,要靠办事人员来猜。据了解,该窗口自8月15日试运行至今,已受理办结18件“办不成”事项,受到企业和群众的称赞。
下一步,皇姑区将在全区树立“不能说不”理念,推广“办不成事”窗口,形成“非标准化”到标准化的办事清单,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标准,尽可能让群众少遇到“办不成的事”,不断擦亮“皇姑好办事”品牌。(记者 吕 佳)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