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停车供给短板,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当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升,行车难、停车难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现象在老城区尤为突出。为改善停车设施不足“城市病”,近年来全省加快城市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营造便民高效的出行环境。
17.2万个车位建设任务即将完成
金秋九月,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之一,杏花公园公共停车场项目正在全速推进。项目位于公园东北角大草坪的下方深处,为地下两层自走式停车库,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该项目于去年10月启动建设,眼下已经完成基坑支护工程,正在实施地下室结构垫层、抗浮锚杆等。
杏花公园公共停车场设计车位数420个,含充电停车位84个,充电停车位占比20%,根据计划这个项目将于12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杏花公园位于合肥中心城区,过去道路狭窄,基础设施不完善,停车场数量少,人流量却比较大,让不少市民感叹不敢开车前来。等新建的停车场项目完工后,将有效缓解周围民众游玩杏花公园不好停车的窘境,并减轻周边路网的出行压力,提升老城区道路品质。
随着安徽城镇化脚步放快,城市“停车难”问题已备受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医院、学校、大型商场、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设施缺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全省积极拓展地上、地下空间,通过实施立体、地下停车场等方式,深入挖掘控制区内可用空间,更大限度地增加停车位的供给量。同时,依据规定比例在新建工程中配建充电桩,持续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布局加密完善。
安徽还把城市停车场建设纳入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从2019年起启动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要求全省设区城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7.2万个。截至2020年底,全省实际已完成15.4万个,今年计划再建设5.4万个,即将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升级设施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
在北二环路与蒙城北路交口、方兴大道和皖水路交口、政通路与万佛湖路交口等区域,一批过渡停车场近期建成投用。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诞生在城市过渡地块上,为全省解决停车问题提供了新样板。
所谓城市过渡地块,是指已拆迁、收储但还未建设或上市计划的地块。合肥建设部门巧抓“空档期”,让这些地块发挥出更大功效,没有白白浪费,进一步破解市民停车难题。
城市建设停车场的土地资源有限,通过“见缝插针”般地利用城市过渡地块巧建停车场,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精准、有效地增加车位供给。
目前,合肥抢抓已拆迁或收储地块,正按照“成熟一处、开工一处”的原则,推进14处过渡停车场试点建设。其中,金寨路与习友路交口、凤凰桥路与胜利路交口、金寨路与祁门路交口等两千多个泊位已在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人口稠密的城心,车辆保有量居高不下。为了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近年来安徽积极落实规划用地,完善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详细规划,做好用地管控。加强停车场项目用地保障,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采用划拨方式供地。充分开发既有道路、广场等地下空间以及高架桥下、城市边角地、废弃厂房、闲置收储地块等资源建设公共停车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下一步,全省将升级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停车场布点,预留停车场建设用地,将停车设施配建标准,规划配建停车位,一并纳入新建建设工程项目规划条件。统筹安排新增用地指标,保障公共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对原有平面停车场,鼓励扩容改造为立体机械式停车设施,节约建设用地。
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城市停车系统
近年来,安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充分利用《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发行债券专项用于城市停车场项目建设,不断拓宽停车场建设融资渠道。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全省将累计建设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万个。到2025年,省内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
此外,积极推广应用停车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停车智慧化应用水平,应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推进停车泊位智能引导系统建设,推动停车智能化,提高停车场(位)管理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有效的泊位共享机制,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满足持续增长的城区停车需求。(记者 吴奇)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