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位于深圳宝安的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第十七届文博会,一辆移动U站车停靠在正门口,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顶着高温,为参展观众提供服务。这场展会不仅让人们在深圳享受到“文化大餐”,还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明风范”。自觉排队的观众与热忱周到的志愿者,让各地来的参展者连连点赞。
近年来,深圳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价值引领贯穿文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浓墨重彩书写精神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将文化力量融进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在这座文明城市的丰沃土壤上,培育起一座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文明城市创建典范。
当前,深圳正以更新的气象、更大的格局、更广的视野,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瞄准更高远的目标,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
建设信仰坚定信念如磐的文明城市
市民中心南广场花开成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主干道上随风飘扬;各个公园装扮一新,不少市民带着孩子畅游红色景区……
今年以来,深圳通过多措并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全市上下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今年,深圳审定发布了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推出前海石公园等10处深圳改革开放重要史迹,加强莲花山、阳台山红色资源挖掘开发利用,精心打造“改革开放再出发”等红色旅游线路,并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落实为各项惠民举措。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也在深圳蓬勃开展。目前,全市已有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3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规范化、机制化建设和常态化开展群众宣教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阵地。深圳还组建起一支文明实践队伍,在群众中深入开展文明实践,通过各项活动,扎实建设基层文化思想阵地。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深圳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中心环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体现到精神文明建设各个环节,在全社会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深圳坚持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学习强国App等平台载体,构建“基地+讲堂+媒体”学习宣传体系,不断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提升治理效能▶▷
建设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如今走进城中村,“脏乱差”早已不是这里的“标签”,许多地方已换上新颜,变得整洁美观;在路口,身着红马甲的文明交通义工正在协助指挥交通,街道两旁共享单车整齐排放;大街小巷中,一批断头路梗阻、路面坑洼、车辆乱停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
在深圳,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通过文明创建,一个个透着民生情怀、彰显以人为本理念的惠民项目快速推进。
今年6月,南连深圳湾、北通大学城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全线贯通,这条全长约13.7公里的“绿色飘带”,展开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大沙河生态长廊是深圳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缩影。如今,深圳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全市森林覆盖率超40%,已建成各类公园逾1000个。去年,深圳全年灰霾天数降至3天,“深圳蓝”招牌越来越亮,深圳这座城市的城市气质也越来越美。
洪湖公园“荷·美”空间,“粤书吧”香蜜分馆,“南山书房”,盐田遇见图书馆、悦海图书馆……最近,一大批新型文化空间在各个区亮相,深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提亮“颜值”、提升品质,也让人们感受到更暖、更实的公共文化服务。
今年以来,深圳的城市交通文明指数一直位居高位。随着各部门开展执法管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文明劝导等,城市交通秩序不断向好。
从基础设施提升到市容市貌整治,从城市治理提效到文明行为养成。通过文明创建,深圳不仅推动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民生福祉有力增进、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更凝聚起全城合力,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共享者,文明城市成为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鲜明底色与有力依托。
增强文化内涵▶▷
建设文化厚重充满魅力的文明城市
日前,刚刚启用的深圳滨海演艺中心迎来了重磅演出——中央歌剧院的《茶花女》、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白毛女》及《江姐》。据了解,到2022年初,预计还将有60余项、逾百场演出在这里轮番上演。
高规格打造的深圳滨海演艺中心,由香港许李严事务所主持,建筑设计大师严迅奇及其团队操刀设计,这座被称为“湾区之声”的建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要文化地标。
近年来,深圳启动了城市的第三轮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和提升改造112个市、区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大力推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构城市“文化版图”。目前,“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中,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意设计馆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7个项目已开展建筑方案深化设计。
另一方面,与“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同期启动的首批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已经陆续通过评估。今年文博会期间,这些特色文化街区,成为文博会分会场,组织了众多互动活动,让市民体验文化街区的魅力。
文化建设需要“软硬兼施”。在不断夯实文化硬件的基础上,近年来,深圳的公共文化开展更精准对接市民文化需求,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差异化、多元化文化服务。
从面向来深建设者的“来深青工文体节”系列活动、“关心劳务工子女免费爱心课堂”,到面向中老年人的书画培训、摄影培训、智能手机操作培训等系列活动;从面向少年儿童的亲子共读计划、早期阅读计划,到面向特殊群体的盲人电脑技能培训、盲人诗歌散文朗诵大赛深圳选拔赛,深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在种类繁多的文化服务中得到了满足。
今年“七一”前夕,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震撼首演;去年,深圳推出的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舞蹈《烈火中永生》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今年中秋节,“湾区升明月”2021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深情唱响……高水平文化场馆加速建设,高品质文艺活动越来越多,深圳文化生态越来越好。
在文明创建中,深圳不断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巩固基层文化阵地,让市民共沐文化惠民的春风,为缔造现代文明之城、培育现代文明市民,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记者崔璨)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