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孙玉良
中国将失去一项所谓的“殊荣”,“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殊荣。据媒体报道,联合国或将于2023年4月下旬官宣这一消息,印度将取代中国获取这一“殊荣”。
听到这一消息,我长出了一口气,中国的人口增长终于在14亿时刹住了车。中国的人口专家们,早在中国人口七、八亿时就着了急,感叹中国人口太多了,与经济不相适应,这么多人,穿衣吃饭都成问题,谈何发展?为了给人口增长刹车,中国自1971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1982年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被写入宪法,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全国各地的计划生育工作如火如荼达到高潮,“只生一个好”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令那一代人没有想到的是,风水轮流转,八亿人口时喊人口太多了,增长到14亿人口后,同样是人口学家,却又为年轻人不婚不育着了急。很多地方为了促进年轻人结婚、生育,出台了很多优惠办法,鼓励年轻人生二胎、三胎的政策也被推了出来。为了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孩子,各种各样的理由可谓煞费苦心。最近最火的是经济学家陈文玲,她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总经济师,苦口婆心地劝年轻人结婚生孩子,不听她的就是犯了错。陈文玲说“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但她给出的理由很奇葩,她站在经济的角度看生育子女,认为生儿育女也是一种“投资”,且能给人带来“长久回报”。她把子女看做冷冰冰的“消费品”,且是“长周期的消费品”、“能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就差说出“想致富,生儿育女是条路”了。
对于陈文玲如此劝人生育,背生寒意。对于年轻人结婚、生育问题,我有如下观点:
第一,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人类的本能,让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唯有结婚、生育可以做到。所谓饱暖思淫欲,只要年轻人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结婚、生育自然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至于个别的单身贵族、丁克家庭、“同志家庭”不必在意,那毕竟是极少数,不是主流,包容他们就是了。现代社会会诞生各种不同的婚育观念,不足为奇;
第二,年轻人不婚、不育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五个;第一个是客观上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失调,中国有几千万光棍是避不开的惨痛现实。鼓励婚育除了让这些光棍陷入“内卷”,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二个是经济原因,在“内卷”竞争中勉强找到另一半者,因为买不起房子、车子、付不起高额彩礼而结不了婚,担忧无力给孩子美好生活而不愿多生育;第三个是当代社会离婚率太高,白头偕老的越来越少,让年轻人没结婚便有了恐婚症。现在已经有“家庭解体”的趋势,有人提出一夫一妻违反人性的观点;第四个是富人占有了太多的女性资源,二奶、三奶、情妇已成为普遍现象,被曝光出的某贪官竟霸占着100多位情妇,令人咂舌。而非婚生育子女合法登记客观上鼓励了这种现象,使本就比例失调的普通男人更难找到另一半;第五个是舆论导向发生了偏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部物化,爱情成了书中、影视剧中才有的稀缺品,经济学家介入婚恋,成为时代的怪胎。经济学家劝人婚育,除了令人望而生畏,是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的。结婚生育的产出比例这笔账,不用劳烦经济学家出手,傻小子也会算这笔账。
第三,我对全面否定计划生育政策,高度表示不认同。计划生育是时代的产物,对于这项政策,要一分为二地看。凡是学过辩证法的人,都知道分析任何事物,都要秉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走极端的非黑即白观点,往往过犹不及,走入另一个极端。现在很多地方鼓励婚育,已有了这种趋势,皇帝不急太监急,走入另一个极端了。从抓计划生育到鼓励生育三胎,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顿感沧海桑田,仿佛不是一个时空。中国摘下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帽子,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我觉得是好事。美国和中国的国土差不多,也才三亿多人,中国比美国多了十亿人口,却担忧人少了,这种心理难道不是很奇怪吗?其实引导舆论导向的,就是那些房地产商和为他们说话的所谓经济学家,他们的房子卖不出去了,畸形的经济结构陷入了发展的瓶颈,这才是担忧“人口太少”的主因。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