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涨0.74% | 国产利拉鲁肽获批减肥适应症 GLP-1研发之争胜负未分

大热的GLP-1类“减肥药”终于在国内获批,首款花落华东医药。不过,此次获批的产品不是“网红”司美格鲁肽,而是效果和便利性略有不及的利拉鲁肽。当前,减重市场的巨大前景吸引了众多药企加入,围绕GLP-1的减肥适应症的战争还远未结束,后来者如何差异化竞争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人民金融·创新药数据库监测显示,在6月30日至7月6日的新发布周期内,首药控股的选择性RET抑制剂SY-5007片首次步入了三期临床,来自华兰生物、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的14个创新药项目首次获批临床。受这些因素推动,新发布周期内,“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上涨了0.74%,最新3625.01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产利拉鲁肽获批减肥适应症

7月4日,华东医药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这也让华东医药成为国内首家在GLP-1领域获批减重适应症的企业。

据悉,GLP-1是一种由胃肠道分泌的激素,在进食后被释放到血液中,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等,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前,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药物已在国内获批,但适应症仅为糖尿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获批减肥适应症的是第一代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而不是第二代GLP-1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公开数据显示,利拉鲁肽的减重效果只有5%至10%,且需要每天注射;而“网红”产品司美格鲁肽可达到15%,且每周注射一次就可发挥作用。相比之下,利拉鲁肽在效果和依从性上都不及司美格鲁肽。

近年来,GLP-1类药物在减重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兼具降糖和心血管获益的功效,成为国内外诸多药企研发角逐的对象。据我们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20家企业布局了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体重控制的适应症研发。虽然华东医药在国内率先破局,但各大药企在GLP-1减重领域的争夺还胜负未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性能更佳、安全性更好的减重药物有望逐渐步入市场。

上个月,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得受理,业内普遍认为,此次申报的适应症为减重适应症。如进展顺利,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有望明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与此同时,“升级版”的司美格鲁肽今年也陆续步入注册临床,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进入市场。

今年4月,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片剂在中国首次启动了针对“减重”的三期临床试验。相较于使用繁复的注射剂型,口服剂型使用起来更为便捷,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减肥效果。

7月5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诺和诺德启动了双重作用机制复方CagriSema的Ⅲ期临床试验,用于对比司美格鲁肽单药每周一次治疗中国超重或肥胖患者。据悉,CagriSema复方制剂包含司美格鲁肽,以及另一种与饥饿和饱腹感相关的激素amylin(胰淀素)类似物Cagrilintide。此前公布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CagriSema 降糖和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

由信达生物与礼来共同开发的GLP-1R/GCGR双重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目前正在国内开展三期注册研究。不久前公布的II期临床研究表明,高剂量9毫克的玛仕度肽在治疗24周后取得了显著的减重效果,减重幅度达到了15%。据悉,玛仕度肽6mg剂量组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读出三期完整临床数据,随后申报NDA,有望2024年底或2025年初上市。

国内GLP-1减肥药物市场虽然刚刚起步,但却有着巨大的潜力。据中信证券测算,中国GLP-1受体激动剂类减重药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383亿元左右,其中在肥胖人群中的市场规模约255亿元,在超重人群的市场规模约129亿元。

市场潜力虽大,后来者的压力却也不小。据了解,目前在三期临床的GLP-1类药物减肥效果在15%左右,而在不久前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上,多家药企公布的Ⅱ期临床数据显示减重比例已超过20%。这意味着,GLP-1减肥药的门槛又被抬高了不少,后来者想要居上,就得在疗效或者安全性上拿出更好成绩。

14个创新药项目首次获批临床

在新发布周期内,来自华兰生物、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的14个创新药项目首次获批临床,包括7个生物药、7个化药,我们将其纳入了“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这些新成分的纳入是推动“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走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注射用DR30206是由道尔生物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为一种靶向PD-L1、VEGF和TGF-β的抗体融合蛋白.拟定适应症为实体瘤。根据华东医药的公告,已完成的非临床研究结果显示,DR30206具有明确的作用机制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且体现出良好的非临床安全性。截至目前,全球尚无同时靶向PD-L1、VEGF和TGF-β 的抗体融合蛋白药物上市。

艺妙神州的IM83为一种用于治疗晚期肝癌的CAR-T细胞药物,据悉,这是艺妙神州获批临床的第4个CAR-T细胞药物,也是其第一个拟用于治疗实体肿瘤的CAR-T药物。

信达生物的IBI346则是一款靶向BCMA的CAR-T疗法,拟开发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公开资料显示,除了IBI346,信达生物还布局了多款CAR-T疗法,其中与驯鹿生物合作的BCMA CAR-T疗法IBI326,已在中国上市;与罗氏合作开发的靶向Claudin18.2的CAR-T疗法IBI345,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此外,东方百泰的EGFR/CD3双抗JY016注射液、华兰基因的BCMA/CD3双抗HBM7020、德昇济医药的ERK1/2小分子选择性抑制剂D3S-002片等近日也首次获批临床,即将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临床进展方面,7月5日首药控股启动了一项“评价SY-5007片在RET融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性III期临床研究”,据悉SY-5007是针对RET靶点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创新药,也是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国产选择性RET抑制剂之一;翰森制药的治抑郁症药HS-10353胶囊、寅盛药业的肺结核药物WXWH0131片等日前也首次步入了二期临床。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