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特约 | 陈建德
硅谷银行后瑞士信贷银行“暴雷”,股价一度暴跌30%。虽然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发表联合声明,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持。但很多人担心,是否会有其它的商业银行也出现类似的风险?
(相关资料图)
硅谷银行48小时“暴毙而亡”。虽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出手,让硅谷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得以基本解除,但恐慌尚未因此停止。
笔者认为,“厨房里不止有一只蟑螂”,但后续能否成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对资本市场影响如何,关键看美联储加息的态度。
资产端和流动性风险
致硅谷银行爆雷
商业银行的最基本的业务是吸引客户的存款,此为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然后拿着客户的存款去发放贷款、或同业拆借、以及购买债券等投资,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通过赚取存贷(投资)的利率差赚取利润。在这一过程中,表面上看商业银行是稳赚利息差。但是,实质上,商业银行是在经营风险,这一过程并不是包赚,也存在着风险,要求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得谨慎,并且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
商业银行的这种风险主要有:一是资产端亏损的风险;二是负债端成本上升的风险;三是流动性风险。通过公开资料,硅谷银行是出现了资产端的债券巨幅减值、以及流动性的风险。
根据硅谷银行的2022年年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资产总规模是2117.93亿美元,其中所有者权益162.95亿美元,资产负债率92.3%,现金192.16亿美元。在所有资产中,债券证券资产1200.54亿美元,其次是发放贷款净额736.14亿美元。除了现金、债券、贷款之外,其他的资产规模非常小。从这可以看出,其实硅谷银行的债券投资占了约60%的比例。硅谷银行的债券投资中,约270亿美元是以公允价值计价(AFS),约900亿美元是以持有到期方式计价(HTM)、久期相对较长的资产。而在一国利率快速提升的过程中,已发行的债券的价格会大幅下跌。截至2019年底,硅谷银行其同业存放款项仅617.58亿美元,而到2021年底,这一数字快速提升到1892.03亿美元。截至2019年底时,硅谷银行的债务证券投资是290.72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其债务证券投资总额是1279.59亿美元,增长了约990亿美元,可以大概理解为:硅谷银行将2020、2021年两年多吸收的1275亿存款中的990亿左右都做了债券投资。
2020年和2021年,美国实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利率非常低,但是从2022年3月开始到2023年3月13日,美联储在短短的1年时间里,连续8次快速加息,基准利率由0%-0.25%提升到4.50%-4.75%。在利率的快速提升过程中,债券价格将产生较大幅度亏损。比如以美国国债核心债券GOVT指数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下跌超过13%!假设按这个跌幅计算,硅谷银行的债券投资将产生约1200亿美元*13%=156亿美元的损失,这就差不多损失掉其所有者权益。据报道,硅谷银行持有到期的债券高达900亿美元左右,我们不知道这些债券的久期是多久的,如果这些债券是长久期的,理论上,其市场价格的下跌幅度是要超过13%的平均下跌跌幅的。持有到期的债券,在没有到期前,是可以不考虑市场价格的波动的、财务记账上是不会产生亏损。但是,由于硅谷银行遇到了流动性风险,当要处置、卖出这些债券的时候就会产生实实在在的亏损。
由于硅谷银行的储户科技类企业在2022年的融资与经营整体不太顺利,这些企业大量从硅谷银行取回存款。由于储户大量取回存款,使得硅谷银行现金不足,不得已需要逐渐卖出债券。3月9日,硅谷银行宣布出售其210亿美元债券(预计将导致18亿美元的税后亏损)、扩大定期借款规模至300亿美元(2022年底为150亿美元)、以及再融资22.5亿美元提供流动性支持。硅谷银行这一举动本意是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但是一经公告,反而将自己的流动性风险暴露于公众面前,引发了客户的恐慌情绪,诸多储户纷纷寻求取出存款,这也直接导致了硅谷银行在短短的48小时内,宣告破产被接管。
欧美其他的商业银行
也存在类似风险
笔者认为,欧美其他商业银行也存在类似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日常的经营中,普遍存在借短贷长,通过期限错配的方式赚取更高的利差。因为,一般情况下,长久期的债券、贷款收取的利息会高于久期较短的债券、贷款所收取的利息。这也是硅谷银行会配置更多长久期债券的原因。这种方式,如果控制好不同资产的久期的配置,不将资产大量配置于长久期的资产时,即使是在加息周期下,一般不会出问题,并且利润非常非厚。比如硅谷银行,其2020年和2021年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下,净利润也快速增长,其税后净利润从2020年的12.94亿美元提升到2021年的20.73亿,一年时间增长超过60%。
在2020年和2021年,美国、欧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或许当时很多人也未预测到2022年开始美联储会连续大幅度加息。站在当时,商业银行普遍地吸收低息率的存款,并且配置相对高利率的债券,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所以,肯定不止硅谷银行一家这么操作,只是可能硅谷银行的增速更快、行为更激进。
事实证明,的确也不仅硅谷银行这么操作。
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也是类似这么操作的一家银行。根据这家银行的财务报表,2016年到2019年4年时间里,资产规模都是在212亿-267亿美元之间徘徊。截至2019年底,其总资产为267.71亿美元,总负债是218.16亿美元,债务证券投资37.97亿美元,同业存放款项192.33亿元。到了2021年底,其总资产为404.43亿美元,总负债是364.44亿美元,债务证券投资106.94亿美元,同业存放款项349.98亿美元。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算出,短短两年时间里,同业存放款项增长约157亿美元,同期债务证券投资规模增长约70亿美元。也是在短时间里,存款规模和债务证券投资规模急速扩大。
二级市场上,该银行3月9日从3月8日收盘的26.68美元大跌25.45%到19.89美元,3月10日继续大跌37.91%到12.35美元。截至2023年3月13日美国东部时间8点,盘前股价又大跌38%到7.56美元左右。
此外,第一共和银行FRC、阿莱恩斯西部银行WAL等也是2020年和2021年资产规模迅速扩张。这两家公司的股价也在硅谷银行爆雷后出现剧烈波动。
由于风险主要来源于美联储在2022年开始的快速加息,在美国快速加息下,欧洲、澳洲、香港等其他国家也普遍快速加息。或许,目前暴露风险的仅是已知的一部分,或许欧美还会有其他的银行陆续暴露风险。
再早之前,瑞士信贷CS已有报道开始暴露了一些风险,股价一路下跌,3月13日盘前亦下跌10%左右。
3月初,有媒体报道黑石集团BX有价值5.62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生了违约。
综合上述的分析,或许硅谷银行的破产只是第一家破产的金融机构,在美联储的快速加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还会有其他风险继续暴露出来。
硅谷银行爆雷
对A股的影响有利有弊
由于硅谷银行破产,3月13日开始,市场普遍预期美元的加息速度与力度可能都会放缓,这些使得美元下跌,人民币上涨,这有利于外资流入A股,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的整体水平。如果美元加息放缓,甚至于预期的2023年底能够降息,也有利于我国在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下,对内降息,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
即使美联储没有继续加息,但是目前的利率水平也还高于2020年的水平,这么高的利率水平如果继续维护一段时间,或许欧美的一些银行将继续暴露风险,市场的恐慌情绪可能会蔓延。
虽然我国的银行体系目前看并不会发生类似欧美这些银行的风险,因为我国这几年总体是处于降息周期。但是,如果外围市场的大跌,可能会一来引起国内信心的一定程度下降,市场会有所下跌;二来外资可能也会阶段性流出,增加A股短期的资金流出风险,从而带来市场的下跌。
可见,硅谷银行爆雷事件对A股的影响有利有弊。因为美联储连续加息所引起的欧美商业银行的破产事件,目前来看,远没有结束。操作上,建议在事态明朗之前,投资者谨慎一些,比如把股票多头的仓位适度降下来,观察事态的发展,可以待事情更明朗后,再提升仓位。毕竟,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另外,短期内,对于国外、包括香港市场金融机构的股票,不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于是保险公司等经营和利率风险高度相关、并且也是高杠杆经营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暂时规避为好。
(作者系福建天朗资产总经理。本文已刊发于3月18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