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事 > 正文

加大污水再生利用力度 中国多个城市吹响“节水号角”

5月9日至15日是第30届“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中国多个城市吹响“节水号角”。

水资源紧张

地球表面超过70%被水覆盖,但淡水储量只占2.5%,其中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

不多的供给却面临不断增长的需求。2021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中,全球用水量增长了六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用水量仍以每年约1%的速度增长。

该报告称,虽然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大多数成员国中,淡水用量的增长速度已经减弱,但这些国家的人均用水量往往是世界上最高的。而在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以及中等和低收入国家,淡水用量继续增长。

中国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据了解,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17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500立方米。

根据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2077.7立方米。31个省份当中,约一半的省份处于用水紧张线之下,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山东、河南、宁夏9个省份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均低于严重缺水线。

节水潜力巨大

面对严峻形势,中国提出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同时,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在城市节约用水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20年,全国城市节水量累计达到972亿立方米,相当于9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年调水量。

住建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城市用水总量只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0%左右,支撑了全国60%的人口和70%以上的GDP。

今年的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的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130个城市创建成为节水型城市,这些城市用水总量占全国城市用水总量的58.5%,有力带动全国城市节水工作。

同时,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从2000年的每天518升降低到2020年的每天323升,降低了三分之一。

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大幅提升。2020年中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46亿立方米,较2006年增加了14倍,是城市供水总量的23.2%。

城市节水新举措

海绵城市建设和开展水循环利用是年来城市节水的重要举措。

海绵城市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在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自然健康水循环系统。

据住建部透露,目前全国94%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编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着手系统化全域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建成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项目4万多个,提升了雨水资源涵养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实现雨水资源年利用量3.5亿吨。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在应对台风登陆、区域强降雨中,有效避免大面积城市内涝现象。

此外,在城市开展水循环利用系统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水的循环利用效率。

一是加大污水再生利用力度。住建部称,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将污水处理厂出水经进一步净化,用于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等领域,减少城市新鲜水取用量和污水外排量。

以严重缺水的北京为例,2019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1.52亿立方米,已成为北京市第二大水源。

二是大力推进管网漏损控制。不起眼的“跑冒滴漏”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住建部称,加快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建立精细化管理台和漏损管控体系。

三是全面推广节水器具使用。新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记者 庞无忌)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