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事 > 正文

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发展模式 5座新城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如何更好地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如何打造首都发展“新增长极”?土地、住房、人口、投融资等方面实施什么政策?……日前,《关于促进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三大领域、十八方面具体措施,给出北京原新城未来的发展答案。

GDP增速超全市一倍以上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适用于顺义、大兴、亦庄、昌、房山的新城及地区,期限为2021年-202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曾明确提出,要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其中,“多点”正是本市位于原地区的5个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房山的新城及地区,土地面积约1016方公里。

原新城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和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将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施方案》将成为北京市贯彻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原新城各区目前的常住人口约69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1.5%,截至2021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加30.0%,超过全市同比增速一倍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28.3%,超过全市同比增速两倍以上。根据《实施方案》,未来原新城将着力发展成为首都功能新载体、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创新发展的新典范。

原新城将严守“双控”“三线”,坚守人口、资源、环境底线要求,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协调。根据需要组织编制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推行同一主体跨实施单元、跨街区、跨区域组织实施,着力完善街区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高规划实现率。“将坚持战略留白,战略留白空间不纳入期建设规划,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城”发展各有侧重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五座“新城”将根据本市十四五规划中的产业功能定位,布局优势主导产业,聚焦高精尖项目落地。

亦庄新城,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四大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中心、首都东南部区域创新发展协同区、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宜居宜业绿色城区。

顺义新城,将聚焦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创新型产业集群,依托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发展临空经济、产业金融、商务会展、文创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

新城,将聚焦发展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等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商务商业等配套,打造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大兴新城,则将立足生物医药基地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做优做专医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产业,打造面向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

房山新城,聚焦良乡高教园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加强高端制造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生态谷建设,打造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京津冀区域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科技金融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

探索“混合用地”模式降成本

“总体原则是,充分把握减量集约与提质增效的有序衡,完善‘准入’与‘退出’的双向管理机制,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加速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新城将探索“混合用地”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并严控产业用地成本,针对不同产业类型,制定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和定价机制,以缓解市场主体当期资金压力,实现节地水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与此同时,还将建立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原新城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生态涵养区协同发展。根据《实施方案》,本市将研究建立海淀区与昌区,城市副中心、朝阳区与大兴区、房山区、顺义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多元化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针对原新城涉及的房山园、顺义园、昌园、大兴-亦庄园,加强高精尖产业合作及业务对接。(记者林艳)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