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网上可能遇到这样的困扰:在某新闻客户端上点击浏览了一条资讯,之后每次点开就会不断收到各种与之相关的新闻或广告推送……在算法推荐持续不断地“精准推送”下,网络用户关注的信息领域很容易受到大数据的引导和控制,变得越来越狭窄,导致用户不知不觉陷入“信息茧房”。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指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网络信息内容的生态治理,是我国近年来互联网治理的重点。此次网信办出手规范算法推荐,在一定程度上整治了网络平台乱象,也保障了用户的个人信息选择权。
数字化时代,算法推荐一方面给内容分发带来精准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造成价值取向的困扰。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如短视频平台、各新闻客户端等根据用户浏览习惯,以“流量为王”的利益逻辑,通过热搜、超话、炒作等方式向用户推送相关“利益链”内容产品。算法推荐以争夺流量为目的、侧重商业性考量,其背后的“假新闻”“后真相”“标题党”等问题层出不穷。同时,用户长期被算法推荐的同类信息包围,处于“信息茧房”之中,最终可能导致个体的“信息孤岛化”,也容易使人产生偏见,排斥其他合理性观点等行为。
因此,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容审核、内容评级等干预机制很有必要。从内容推荐要求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到不得实施流量造假、控制热搜等影响网络舆论,《规定》相关规定堵上了监管漏洞,给算法推荐服务戴上了“紧箍咒”。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进一步提高执法技术水平,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提升监管效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国家网信办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强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也向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敲响了警钟:算法推荐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平台应加强行业自律,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认真学习并自觉践行《规定》相关要求,真正把选择权交给用户。无论用户是否选择算法推荐,网络平台都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剔除低俗不良信息,推荐更多优质、正能量的内容,让网络用户摆脱“信息茧房”。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