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创意集市”最后一个钢梁焊接完成,位于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的“牛牛乐园”主题园区项目全面进入维护结构施工阶段。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农文旅项目,将在5月实现部分场馆试运营,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和致富机会。淮阴区委书记王建军表示,淮阴区将突出产业培育、乡村建设、空间治理、农村改革一体推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迅速打开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国企联村共建,“双向奔赴”共促乡村振兴
3月28日,一场村集体与国企之间的“资源调配”会议在淮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村子发展缺的是项目、资金、人才,有的是大片待开发的土地资源。今年和你们国有企业挂钩结对,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在场村书记们感叹道。
“村集体经济整体水平不高,村级党组织带富能力较弱”,直面发展困境,淮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延峰表示,今年淮阴区创新探索国有企业联村党建共建模式,全区8个国有企业率先结对20个村集体,将企业的资本、人才、信息、管理优势与农村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类发展要素,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大合唱”。
“我们公司结对的是南陈集镇头堡、双庄以及高家堰镇十堡3个村。我们为结对村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以及人才支撑,全力培育壮大一个特色产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淮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吉荣飞说。
刘老庄村红色广场东侧,占地50亩的红色农文旅项目正在火热施工。“光是这块地挂牌入市,就为我们村提供了近两千万元的发展资金。”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说。
缺少资金是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淮阴区首次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上市,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集约利用。“激活原本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打开资金通道,输送发展活力。”吉荣飞表示,公司已经在古清口街道、长江路街道等区域尝试以同样模式选择地块,实施农文旅和康养项目,为村集体提供发展原动力。
河道空间治理,“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
清明时节,赵公河两岸,垂钓者迎着春风享受午后的闲暇时光。“过去河道周边被附近村民侵占,违规搭建猪圈、养鸡养鸭,环境脏乱差,也污染了河水。”淮阴区生态河道整治项目负责人蒋辉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实施河道公共空间治理,让河岸滩涂变身湿地公园,实现了景观、经济、水利三重效益。
淮阴区拥有区级以上骨干河道31条、大中沟688条,纵横绵延1952公里。该区明确全区河道空间整治“一盘棋”战略:由镇街负责河道管理范围内杂树、违章耕种、坟墓、养殖等清理工作,农业农村局负责土地流转,水利部门负责疏浚和土地整治,区农业总公司负责开发利用和林木产业布局。2020年底以来,全区累计投入1.51亿元,整理出土地近1万亩,栽种各类苗木15万株,林下套种各类经济作物62万株。
“全区林木产业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利润,让所有参与产业运营发展的各方受益。其中产业收益的20%给属地镇村,能有效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吉荣飞说,预计“十四五”期间,淮阴区将整理出10万亩以上的零散地,综合经济效益预计可达10亿元。
打造“百里画廊”,生态优势转为发展动能
漫步淮阴区二河西堤,绿化和健身步道已经初具雏形,而去年11月这里还是一片荒草地。“预计6月底,这一14.4公里的‘百里画廊’生态修复项目标段可以全部建成。”项目负责人孙明明表示,除了生态景观的修复重塑,该标段沿线还布局了葫芦湾、贤孝坊、古堰石工墙、古堰渡口等文化节点,用以再现运河古迹、留住文化根脉。
今年1月,淮安正式吹响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建设号角。作为运河淮安段最重要的部分,大运河淮阴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遗产的14%。
如何将生态文化遗产转化为乡村振兴资源?今年以来,淮阴区先后引进一批优质一二三产融合项目落子“百里画廊”沿线,“华章大角牧风”三产融合项目、“牛牛乐园”生态文旅项目等超10亿元大体量项目相继开建。淮阴区区长陈张说,淮阴区将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深挖文化内涵,将地方文化特色与“百里画廊”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成更多独具个性、功能丰富的特色化、综合型农文旅融合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张莎沙)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