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正文

中国经济不行?美国经济稳健?

最近总是有身边的搞企业的朋友跟我抱怨,说中国的经济太差,美国那边经济数据坚挺,对未来非常悲观。

这其实与我们媒体的调子是高度重合的,如果大家有机会去网上翻一翻相关视频,看一看某些财经杂志的文章,你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些传媒在宣传上的共性。


【资料图】

1)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主要论据在于市场增量不足,企业赚不到钱,股市低迷

2)他们认为美国的经济数据非常好,特别是股市,连续半年下来都是涨,甚至我在B站上还看到了《爱国的都在加仓,不是说相信国运吗,怎么一个个都在背地里投美国资产呢》这样惊悚地吹美股的标题

对此,我只能说国内这些财经媒体真的是一个比一个躁动。

且不说经济数据是可以修正和定义的,光看数据不看结构和形势,这本身就是思维上的一个重大误区。

当然,其实我们也不能一味否定他们的焦虑,反而应该理清楚他们唱衰中国经济的逻辑基点在哪。

其实也很简单,他们一切的出发点,都围绕着个体或者民营企业“能否赚钱这点上”。

比如上面这个视频博主,他的出发点就在于“股民不能在A股赚钱,却能在美股赚钱”

于是乎,基于“个体能否赚钱”这个逻辑狭间,推导出中国经济当下并不好的结论,单从狭间辩经的角度来说,确实没毛病。

但问题是:个体能赚钱的期望=国家经济向好的期望吗?

记住我这个拷问点,这是扒掉这类媒体、甚至某些所谓专业财经杂志底裤的关键。背后反映的是微观运动的自由度与宏观运动的有序度之间的矛盾关系。

比如,微观粒子的无序运动对于宏观物体的有序运动是否存在线性的递增关系?还是说需要某种中间结构来转换微观运动对于宏观运动的作用?

这个例子比较抽象,我可以举一个更为简单的例子,这是观网的老贾在自己视频评论区说到的:

老贾的例子是,企业破产,但做破产清算的律师却赚了钱。破产律师赚钱,对于律师这个微观个体来说,是增量,但大量实体企业破产,对于美国的宏观经济来说是破坏。在此局中,微观个体的增不仅无法带动宏观整体的增,反而成为了宏观整体坍缩的受益者,这就从底层逻辑上把国内这些以“个体挣钱多少”、甚至“金融投机挣钱多少”来映射衡量中国经济好坏的自媒体的底裤给扒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大空头》,也就是做空的人赚到了钱,但美国的金融系统崩溃了。金融市场的多空游戏,本身就说明了微观个体赚与损并不能直接带动宏观经济进行协同运动。如果要以股市的晴雨表来分析经济的晴雨表,就必须引入一个中观的结构来对此进行连接。

就比如,看产业结构,看不同产业的繁荣度。

就像在当下,全球的实体产业都陷入了困难之中,这说明实体产业现在是需要输血的,一方面是向实体产业本身输血,一方面是向支撑实体产业的基础建设输血。

基于这个逻辑,当下的金融市场如果过度繁荣,那么就说明整个社会对于实体的投入和预期都是相对较差的。

这是因为,金融市场投的永远是未来,而非当下。

辩证地看:

1)如果实体经济面向好,相关实体投入与实体建设都在稳步增加,那么此时金融市场的相对繁荣,就能与实体产业的复苏相结合,形成正面效应。

2)如果实体经济面向差,相关实体投入与实体建设停滞不前,投入困难,那么此时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就一定是社会对于实体的信心不足,把钱都交给了未来所致,客观结果就会导致实体的利润进一步被金融投机所压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反而金融市场越繁荣,经济基本面问题越大。

基于上述两个逻辑,我们再看中国跟美国所谓的金融市场差异,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的金融市场整体较小波动幅度下,像室温超导这样的炒作,对金融市场造成的波动周期很短,波动幅度较小;相对的是美国金融市场整体向上的波动,以及在室温超导事件上较大的波动。

这反映的是三个问题:1.中美两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控力度的差距;2.中美两国流入金融市场的资金的数额的差距;3.中美两国对于金融市场的投资意愿的问题。

第一点,金融管控力度大,相关炒作的周期就会受到压缩。

第二点,中国跟美国虽然都在释放流动性,但是中国的流动性还是大多数去了实体,我咨询了在五大行工作的老婆大人,了解到当下商业银行承担的贷款任务,大头仍然是偏向国有企业,这就说明我们释放的流动性,有很大一部分是去了国企(其实这也是很多财经媒体抱怨的一个大背景,毕竟他们的抱怨更多是为了民营企业、个体投资者抱怨,而大量的流动性去到了国有企业,这显然会让他们心理产生不平衡)。

第三点,那么为什么流动性的大头回去国有企业呢?这背后的逻辑就在于我上面所提到的“一方面是向实体产业本身输血,一方面是向支撑实体产业的基础建设输血”上。

因为美国特殊的社会制度,他们的政府对于维持和翻新基建这块似乎总是有心无力。但我们以“投资拉动”为主要政策的方针,虽然被经常被一些目光短浅的自媒体评价为乱撒钱,堆债务,但实际上,这才是给国民经济兜底的核心措施。

经济不仅仅是赚那么点块钱,更多是如何保证大家能够持续地生活,然后持续地赚钱。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上,我们政府的负担确实挺高的,就比如我那天跟我在成都电网的学弟聊天,他说他们这几年首要的任务就是把成都各小区的电力设施更新优化一道,这个事情一般的民企是没人敢做的,因为做了绝对会亏,也只有他们能做,亏着钱也可以做。

此外,包括我们国家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这些看上去是打水漂,但本质上都是在为实体产业的生根发芽打造土壤环境。

而这种事情,在美国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这种区别,也导致了同样是释放流动性,我们的钱很多没有反映在股市的波动上,而是去搞当下的建设了。美国的钱因为没法去搞当下的建设,所以就投资到了未来,去股市里炒区块链,炒ChatGPT,炒室温超导,炒任何可以圈钱投机的高科技概念股。

如果只是分析微观经济,亦或是看某个群体、某个个体的经济利益得失,那么我们国内某些自媒体那种狭间辩经的手法是足够的。

但如果要看一个国家在全球形势下的整体经济态势,那么我们就必须掌握微观-中观-宏观的系统性思维。

微观的赚钱与亏钱

中观的产业结构变化、产业利润分配变化

宏观的经济环境波动

三者联系在一起,才能看清楚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形势。

当下的中国,因为大量的流动性进入了国企,进入了民生保障、基础建设翻新与维护领域,因此股市这种投机环境的波动较小。

当下的美国,因为没有那么多国企去承接流动性,没有那么多的国企去投入民生保障、基础建设翻新与维护,因此大量的流动性进入了股市投机环节,从而造成了美股持续的走高。

这本质上并不是网上所说的,因为中国股市不繁荣--->中国经济低迷的二极管逻辑,而是中美两国流动性去向的问题。中国可以搞基建,可以投实体,而美国不能。

投了实体投了基建的,特别是以国企亏本去投的,肯定会转化成负债,成为某些经济媒体口中的债务问题。

而没投实体的,把钱扔到股市里投机,那么肯定会转化成所谓的股市繁荣,成为某些经济媒体口中的美股繁荣,美国稳健。

所以我一直都说,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虽然是问题,但绝对没有媒体炒作得那么厉害。因为我们至少是有实体可投,其次这些投资基本面上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而美国的问题在于无实体可投,只能金融投机,甚至连搞科技创新都是要PPT大于产业,要把深耕产业,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钱和精力,放到股市里去炒概念,去赚差价。

这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大病。

从总体上来说,当下的经济形势确实不好,但不好是全球性的,并不是中国独一家的。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我们的经济结构反而具备率先破局的优势。

因此我对中国经济整体上仍然是充满信心的,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少赚的问题,但一个国家的经济保证实体大于虚拟,保证虚拟服务于实体,那就是健康的。而脱实向虚的经济结构,就算股市再怎么繁荣,就算投机客、个别行业再怎么能赚钱,那本质上仍然是不健康的。

当然,像我这样对我国经济保持着战略性的信心的人,即便是在我身处的圈子里也是少数。

对此,我可以理解。有些时候,你必须为自己的判断负责到底,必须承受坚持真理所要承受的孤独和代价。

说起来有点悲凉,其实不然,因为我可以去凹深渊凹忘却之庭,总能找到合适的酒神来灌醉折磨自己的日神,只要运用得当,人生也是怡然自得的。

对了,我多一句嘴,因为对经济来说,信心是无比重要的。

在我《为什么吹室温超导最厉害的都是财经类自媒体?》一文中,有位老哥留下了这样的一个评论:

我认为这位老哥就把问题想得很通透,他看到了中国在产业端的强大韧性和潜力,也辩证地看待了我国房地产发展的一个趋势。

实际上,对于房地产,我的看法一直是下面几点:

1)保下限,控上限

2)寻求转型,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3)不可抑制乡村振兴的大战略,要与城乡平衡发展相得益彰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应该像跟风带节奏的自媒体嚷嚷的那样,要让房地产垮下来,甚至要在当下就落地房产税,这些人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关于为什么要稳住房地产这件事情,我最近跟我一个朋友是这么讲的:

当下这种经济形势,说白了大家都不好,老百姓赚钱不容易,属于增量不足,那么增量不足的时候,就一定会惦记着自己的存量。如果在增量不足的时候,存量也开始缩水,那么自然就更加没有信心,甚至会产生绝望的心理。

作为家庭资产而言,中国老百姓最大的存量资产是什么?肯定是房子嘛。虽然媒体天天骂房价虚高,跟着批评的人也不少,但是如果真的要把房价都打下去,你看看有几个人会满意?

在网上骂房价骂得凶,是因为骂两句没有成本,甚至还可以做高自己忧国忧民的形象。

但房价一旦要真的暴跌了,这些人肯定会更加地怨声载道,因为这就不是吼两句那种低成本的操作了,这是要真正缩水自己存量资产的。

你们可以质疑我合川老农民的颜值,但请一定相信我对于人性的洞察力。

我们国内那些天天嚷着要让房价崩,批评政府救市,然后催着要尽快收房产税的自媒体,他们真的理解老百姓经济信心的支撑点在哪吗?不不不,他们要的只是流量而已,因为在网上嚷嚷,没有成本,反而有流量收益,嚷得响亮,甚至可以获得媒体战士业界良心的称号。

但政府可是要对这个社会的稳定负责人的,他们不可能像这群自媒体那样口嗨,他们必须实事求是。

而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基本面上稳住房价,保住大多数老百姓的存量资产。只有手中的资产不缩水,才能消除他们在增量不足的大环境下的根本恐惧。

人心可畏,流量无畏,但我不是搞自媒体的,我不会说哗众取宠的话,我只会说有利于大局的大实话。

最后,中国经济不行?美国经济稳健?我觉得大家不要这么急于下结论,风物长宜放眼量,就像室温超导一样,让子弹再飞飞,结局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

困难面前,要有战略定力,无论是谋事还是谋国,良好的心态与冷静的判断力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室温超导的教训菜刚刚过去,戏雕大业未尽之前,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浮躁!

戏雕!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