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举措》,从降本减负、金融支持、援企稳岗、支持困难行业、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等方面,出台23条具体政策和举措,支持相关行业克服困难、恢复发展。
非常时期,拿出非常之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纾困”一词常常出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国家出台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并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帮助企业应对冲击渡难关。落实国家“规定动作”,更要做好“自选动作”。为此,我省出台23条政策和举措,积极应对疫情新变化新挑战,着力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加速提质。
精准滴灌,助企解渴。疫情之下,生产成本高、资金短缺、物流受阻、招工困难……每一道难题都关系企业生存发展。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需求点,就是政策制定的发力点。从减税费、延期限、降成本,到实施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缓缴,从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到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种种措施更加聚焦问题导向,盯着问题去、奔着需求来。不同行业、不同门类的市场主体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难以一把尺子量到底。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精准“点穴”、靶向用力,提高措施针对性、精准度,政策红利才能化作“及时雨”,让企业挤出更多资金搞创新、抓生产、谋发展。
全程发力,绝不断“链”。中小企业发展格外依赖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畅通。助企纾困政策亟需逐步延伸到对全链条的保障。一方面,增强政策连续性,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打通上下游堵点、卡点,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正常循环,保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在为企业“输血”救急的基础上,支持龙头企业构建本地产业生态链,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全方位金融支持,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力度。比如,为应对疫情影响,合肥加强产业联盟和供需对接,通过产供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本地产业链。多措并举防断“链”,“放水养鱼”稳增长,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增添定力。
立足眼下,谋划长远。善于发现危中之机,才能摆脱危机。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不仅要有阶段性措施,也要有长期制度性安排,不仅要关注眼下运转的难题,更要悉心保障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疫情给传统行业带来冲击和挑战,但也催生一些新技术、新业态。鼓励平台经济发展,壮大“互联网+服务业”,规范社交电商、网红直播等新型分享经济,提升平台整合资源、对接供需、协同创新功能,助力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拓宽经营思路。“救眼下”也“谋长远”,敏锐把握新发展趋势,瞄准未来方向布局,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纾困,标本兼治带动企业创新,着力提升经济韧性。
凝聚合力,共克时艰。面对危机,不仅政府要想方设法驰援纾困,市场主体也应积极突围自救。疫情影响下的营商环境已经发生改变,纾困帮扶只能解“燃眉之急”,企业如何走、能走多远,还得靠自己。尤其是小微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可以采取更灵活的经营策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融合线上线下寻找商机。社会各界也应行动起来,通过力所能及减免租金等方式,共同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想新招、渡难关。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坚守责任、积极应变,汇聚扶持市场主体的澎湃力量,给处在困难中的企业增添信心,为经济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千条万条,落实才是第一条。广而告之、让惠企政策深入人心,送“策”上门、了解企业难点痛点,简化流程、铺好政策快享“高速路”。以“真金白银”的实招,打好政策“组合拳”,纾困解难与激发活力并举,确保政策不打折扣、落地落细,让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充分,助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韩小乔)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