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原本是反映工作思路和成效的载体。合乎实际的梳理总结,本身是一种必要的提炼和升华,有助于改进工作、提高实效。然而,当材料缺乏干货作支撑,脱离了工作实际,甚至一味追求形式之美,就难免浮夸虚假。现实中,“资料秀”假得有多离谱?一种是“时空颠倒”。线下从没有做过的,也敢从线上靠黏贴复制来糊弄。不但有人把其他地方的经验材料直接“拿来主义”,而且有人干脆把往年数据、他人资料改头换面,用进自己的新材料里。
另一种是“因果错位”。有人用“早上栽树下午就要乘凉”,来形容一些单位热衷于总结、提炼和拔高。有的单位把规划中的内容当成了实际成果,有的把工作思路当成了工作经验。还有的边开展工作边炮制典型,甚至八字还没一撇就急着去搞宣传。更有甚者,胡编乱造、颠倒黑白,只为应付检查考核,或遮掩真相。
实际上,“资料秀”问题出在错位的政绩观上。原本,重视政绩能够推动工作向前发展。然而,如果把干事创业建立在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基础上,那么形式主义之风便会刮起,侵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这些问题表现在写总结汇报材料上,就突出表现为片面追求形式、忽略内容。究其原因,一是制度不够完善,二是监督不够有效,三是惩戒不够有力。
从制度层面来看,“资料秀”折射出绩效考核机制的不健全,甚至也反映出干部选拔任用的不完善。禁演“资料秀”,首先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开门问政破解痛点、难点问题,让靠“秀资料”搞评价考核没有市场。此外,现实中之所以会滋生“资料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督,进而没有形成正确的示范和导向,没有让热衷“资料秀”的单位和人员付出代价。
古人云:“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写材料的文风实际上是工作作风的一部分。那种听起来看起来精彩,实则难以落实,甚至阻碍实干的风气,必须得到纠正。否则,写材料时不切实际、无中生有,到了工作推进时就会造成谬以千里的失误。 (杨博)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