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小馒头大产业

□河南日报记者 赵一帆

最近,方言梗“6馍”走红网络。“6馍”,取自河南方言“馏馍”的谐音,意思是把馒头放进蒸锅里加热。

河南人喜欢吃馍。不管是就着萝卜咸菜,还是搭配山珍海味,都丝毫没有违和感。一口下去,麦香混合着酵子味儿在齿间流淌,乡愁也不过如此。

好馍还需好面。在这一点上,河南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且以中筋小麦为主,最适合做馒头。

不过,蒸馒头是个技术活。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从买面粉蒸馒头转变为购买成品,主食产业化也应运而生。

在郑州,“多福多”是大家熟悉的主食品牌之一,占领了预包装馒头95%的市场份额。农历新年前夕,多福多向全市供应馒头日均超过30万个。

“粮食经过产业化变成主食,既提升了价值,也提供了方便,两全其美。”中原粮食集团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红军说。

多福多是如何推动主食走向产业化道路的?韩红军说:“简单总结就是生产机械化、工艺科技化、产品标准化、操作规范化、准入制度化。”

来到位于郑州市高新区的多福多主食生产车间,馒头产业化背后蕴含的科技范儿“一目了然”——

上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只有几名看护机器的工人。和面、发酵、压片、切割、成型等环节,全都由流水线自动完成。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远程控制温度、湿度,全程追溯产品质量。

在这里,5条不同型号的智能化馒头生产线拥有国家专利20余项。为了让机器馒头做出“手工味儿”,生产线模拟了手工揉、切等过程,智能压片机可使面团达300多万层,细腻的口感“碾压”手工馒头。

一边是技术领跑,一边也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2008年,多福多牵头起草的《小麦粉馒头》国标正式实施,这也是第一个传统面制食品国家标准。自此,馒头生产配方、工艺、外观,甚至是口感,都有了“硬杠杠”。

如今,蒸馒头只是多福多的众多战场之一。“我们正不断打通主食产业化的各个环节。通过组建面制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已经攻克生鲜面食的保鲜、抗老化等技术难题。在主食加工装备制造、功能食品配料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也不断发力。”韩红军说,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粮仓”端上“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

关键词: 新春 基层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