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互联网平台金融服务、金融数据应用建模、碳金融产品探索、养老金融等重点民生标准建设,2月8日,央行官网发布《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央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门联合部署。上万字的规划中都有哪些要点?有望剔除哪些市场沉疴?新时期又将如何推动金融标准化全面发展?
法定数字货币定标准
关于标准化引领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规划》提及了业内高度关注的数字货币标准化问题。明确指出,将综合考量安全可信基础设施、发行系统与存储系统、登记中心、支付交易通信模块、终端应用等,探索建立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基础架构标准。
具体来看,《规划》提出数字货币六大标准建设,关乎信息安全、应用标准、技术安全、数据规范及终端受理等。例如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信息安全标准,保障流通过程中的可存储性、不可伪造性、不可重复交易性、不可抵赖性;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业务和应用标准,确立发行、流通和回笼各环节的标准化流程;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技术标准,助力提升法定数字货币技术安全性、先进性。
当前,数字货币试点稳步推进,试点场景超过808.51万个,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高达875.65亿元。
“数字货币在过去一年多的各地试点过程中不断丰富落地场景、扩大交易规模,在各方面都较好地经受了考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指出,考虑到数字货币本身是电子化形态,且支持双离线支付,确实在不可伪造性、不可抵赖性、不可重复交易性等方面存在更高要求,将来数字货币还将加速在下沉市场上进行现金替代,并引入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场景服务机构参与,因此,加强标准化建设、堵死风险漏洞十分必要,相信可以在加快数字货币推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同样称,从当前数字货币试点来看,还存在开发改造成本较高、场景对接标准化程度不够、数字货币数据应用不足、终端受理环境还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标准化工作,既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也有利于降低数字货币向纵深场景推进的成本,有助于各家机构之间的数据互通。
消费者保护立规矩
除了数字货币标准建设,此次《规划》在金融消费者保护层面也提出多个要求。例如在贷款利率上,加强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品与服务信息披露标准制定,推动将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纳入金融标准,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互联网平台涉及的金融业务,《规划》也提出制定标准合同指引。将完善金融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标准体系。继续推进金融消费者投诉分类和处理指引标准建设,建立完善促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的标准,助力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此外还强调,将坚持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厘清科技服务与金融业务边界,防范借科技名义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在业内看来,目前,不少互联网平台上的金融服务确实存在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正如此前央行曾发布公告要求,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包括在网站、App、宣传海报等渠道营销时,也应以明显的方式展示。但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监管发文后,仍有部分机构未在营销渠道明显披露年化利率,另在利率红线上,不少平台合作业务利率仍高于24%红线。
孙扬指出,目前互联网平台涉金融业务还存在业务数据公布缺乏标准指导、缺乏标准合同指引、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缺乏细致全面的标准指导的问题,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沟通和处理上,也缺乏各方面的标准化规范。
在孙扬看来,金融消费者保护标准的建设,将有利于互联网巨头金融业务合规经营,包括信息披露、信息获取、投诉处理、纠纷解决上,将拥有更标准化、更规范的依据。
超前规划金融数据
除了互联网金融、法定数字货币外,《规划》还重点提及了金融数据标准化制定。
《规划》指出,将加强标准对金融监管的支持。具体包括完善金融监管数据标准,支持各类基础设施及监管平台业务流程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同时,制定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实时监管数据采集、计算、分析中的应用标准,支持提升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和异常交易行为的识别能力。研制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标准,支持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
“服务金融监管数字化的数据标准,将通过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让监管部门做到事前、事中的金融市场和贷款业务等风险监督,通过监管数字化、监管和合规端的数字化连接,有望做到将风险苗头消灭在萌芽阶段,这是非常超前的设想,意义十分重大。”孙扬评价道。
不过,当前金融数据资源呈爆发式增长,随着更多敏感信息暴露在开放网络环境中,数据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于机构来说,如何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治理能力,同样迫在眉睫。
对此,《规划》也强调,将系统完善金融数据要素标准。包括统筹金融数据开发利用、公共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加快完善金融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
同时,将完善金融大数据标准体系,探索制定金融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配套标准。制定金融数据质量、脱敏、分级分类等标准。制定金融数据应用建模、元数据、算法评价等标准。制定银行业客户交互行为数据采集等业务数据标准。(记者刘四红)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