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正文

世界微动态丨濮阳明确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和人才强市“时间表”“路线图” 创新“关键子”落在发展“核心位”

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新工艺,打造聚碳酸酯产业链。李红忠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仲夏时节,生机盎然。濮阳市聚焦科创、人才,拿出“时间表”“路线图”,发起追比赶超——

2022年,完成创新生态建设的顶层设计,搭建完成创新政策制度体系框架,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和人才强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2023年,在高水平创新平台搭建、重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关键课题攻关、重大关键创新成果产出、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引育、创办独立本科院校上实现新突破;

2025年,财政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

2035年,全市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成为河南省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创新区域布局的关键节点、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和人才强市基本建成。

发展蓝图,亦是进军号角。当下,濮阳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注重人才生态的培育。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和人才强市,濮阳市已落笔入局。

企业创新添活力

可用于制作防弹玻璃,又轻又坚固;可以制成柔性屏幕,韧性优异能屈能伸……在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细小的白色颗粒装在玻璃瓶里,看着不起眼,却是该公司的“王牌”——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作为工程塑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精尖领域。盛通聚源的聚碳酸酯项目采用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开始,我们想向德国、日本的跨国公司寻求技术合作,却吃了闭门羹。”该公司负责人王息辰介绍,尽管从投资规模、研发周期的角度看,风险很大,盛通聚源还是毅然选择创新研发;濮阳市、范县也主动帮助盛通聚源对接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机构,攻克“卡脖子”难题。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创新发展敏感性最强。濮阳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新审视规模最大的优势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升级“主跑道”,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为直道加速、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主策略”,全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近日召开的濮阳市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暨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上,该市把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加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等,明确列入重点任务。到2025年,濮阳市将力争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

创新平台强支撑

6月26日,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宏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蔚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市属行业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研发,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在濮阳的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推进检验检测中心、科技资源数据库、仪器设备共享等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建设“创新濮阳”的征程中,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可谓“一号工程”。今年2月10日,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筹)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揭牌,坚持“小机构、大平台、开放式、服务型”定位,兼具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三大职能。“紧密对接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需求,提高科研效率和效果,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形成‘1+1>2’的协同创新效应。”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雷灯照说。

建设高端创新平台体系,是濮阳瞄准科技攻关前沿、贯通产学研用金服的“主引擎”——

目前,濮阳市与省科技厅、郑州中科新兴产业研究院和河南大学积极对接,全力推进参与共建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工作,力争围绕制氢、储氢、生物可降解材料、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共性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建成绿色化工新材料、生态聚酯新材料等首批10家产业研究院、4家中试基地,持续提升中试熟化能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建成濮阳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专注于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对绿色化工新技术、新装备的迫切需要,将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人才汇聚涌热潮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濮阳市深化人才“引育用服”体制机制改革,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一流人才生态。

近日,濮阳市正式出台“1+14”人才政策升级版,以政策铺就加速人才聚集快车道——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提供求职补贴、创业贷款、住房安居等普惠性支持政策。

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人才公寓等优惠待遇。

在人才激励方面,加大对贡献突出人才的奖励力度,每年度评选濮阳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明星企业家、杰出青年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

在服务保障方面,部门联动,一网通办,搭建网上办、掌上办、窗口办全天候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确保把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引才留才的同时,濮阳市更聚焦能力提升“育才”——

建立健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贴地方主导产业优化专业设置。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等7个专业,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石油工程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等14个专业。

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大力推进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全市中职学校与京东、百度、阿里巴巴等4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成实习实训基地30多个。

下一步,濮阳全市上下将进一步增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责任感,强化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紧迫感,加压奋进、锐意进取,奋勇争先、换道领跑。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