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兵(左)带领战士一起提高业务技能
白晓兵在训练场
【资料图】
白晓兵(中)为战士讲解维修理论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通讯员 李栋稳 文 河南省军区供图
7月14日凌晨,渤海湾北部海域,炮声轰鸣,一场实弹射击演练正在激烈地进行。突然,火炮出现故障,炮弹被卡。紧要关头,一名身手敏捷的战士,提着工具箱飞速奔向火炮,一番看、听、摸、测后,快速取出工具抢修。约4分钟,成功将故障排除。
这名战士来自河南,叫白晓兵,81集团军某防空旅修理连的火炮技师,三级军士长。作为火炮技师,白晓兵维修保养火炮400多门,排除各类火炮故障千余次,无一“误诊”,被战友们称为“火炮神医”。
农村家庭走出的“兵二代”
今年36岁的白晓兵,来自漯河市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入伍前只有中专学历。
谈及入伍的初心,白晓兵表示,他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因把当兵经历当成自己的无上荣光,就给儿子起名“晓兵”。在白晓兵的成长历程中,父亲的一言一行在他心里埋下了“想当兵”的种子。
2005年,19岁的白晓兵看到征兵信息后,立即报了名。同年12月,白晓兵成为81集团军某防空旅的一名军人。从新兵时,他就暗下决心要在部队扎根,长久干下去。新兵训练结束后,白晓兵被选送到部队院校,开始学习火炮维修。
“火炮维修是复杂的精细活儿,涉及机械、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我文化程度低,一开始上理论课,就像听天书,完全听不懂。”白晓兵说,为了攻克理论学习的难关,他买了十几本专业书,每天早起背定义、参数;午休时,钻进操作间自行训练;夜深人静时,他仍记录和整理当天的训练数据。
院校毕业后,白晓兵被分到了修理所。一开始,是给修理所的老班长打下手。遇到问题时,他就拿着书看一点,去装备上拆一点,慢慢研究。实在弄不懂的就请教班长。很快,他几乎把火炮摸了个遍,基本掌握了每个零部件在哪里、容易发生什么故障、应该如何排除。
入伍17年来,白晓兵在大型演训工作中不断锤炼自己,先后参加了中国第13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任务,“火力-2016·山丹C”“中部盾牌-2018B”“空剑-2019”“防空-2020·维北”“猎空-2021·白城”等演习。
他精通多型火炮维修技能,多次在比武场上获得冠军,2次突破纪录,7次获得第一名;维修保养火炮400多门,排除各类火炮故障千余次,无一“误诊”,是战友们信服的“火炮神医”。
千百次练习,流血掉肉是常事
2010年,修理所的班长调走,连队让白晓兵担任维修骨干。
“身上的担子突然重了,压力特别大。”白晓兵说,他第一次带队排除故障时,脑子是蒙的,看到一颗炮弹进炮膛时被卡住,他紧张得竟然不知道从哪下手。当时,跟他相近专业的一名老班长过去帮他排除了故障。作为专业火炮修理技师,却排除不了故障,让白晓兵感觉无地自容。
从那之后,白晓兵下定决心要勇挑重担,他深知,单靠理论支撑是远远不够,能力是在一次次实践中增强的。所以,只要有射击训练,他就带着班组成员去现场保障,甚至别的单位的射击训练,他也主动申请去参与保障。没有实弹训练时,他就在操作间练习,为了把简单的动作反复练到极致,有时,他会一个动作重复练习上百遍,甚至上千遍,手上划开大大小小的口子,流血掉肉是常事。
凭着这股韧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白晓兵很快脱颖而出。2013年,他成为修理班班长,每次遇到驻训、演习等任务,技术全面过硬的他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不仅如此,他研制出的便携式应急焊烤工具,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设计的卷簧紧固器,大大提高了卷簧安装的效率和安全性;他的多篇论文,获得陆军工程大学教授的称赞。2018年,他编写的《某型高炮故障集》一书出版,对该型号高炮维修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带出10多位火炮维修能手
入伍17年来,白晓兵凭借过硬的维修技术,先后带出了10多位火炮维修能手,他所在维修班组走出了3名专业火炮维修技师。
2014年、2015年,白晓兵连续两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2018年,被陆军评为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
去年年底,白晓兵参加中部战区首届“优秀四会”教练员评比。其间,通宵达旦准备材料、凌晨4点开始训练是常态,一遍遍推敲用词,一次次实地演练……最终,白晓兵被战区陆军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并被集团军评为“特级金牌”教练员,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从专业知识一窍不通的农家孩子到精通多种火炮维修技术的骨干人才、“特级金牌”教练员,17年与火炮共同成长的日子,充满了汗水与收获,也让朴实认真、谨慎细致的白晓兵,对火炮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作为一名火炮技师,每次听到炮弹出膛的声音,就是我最幸福和自豪的时刻。我热爱这个岗位,热爱军人生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求知,把火炮维护好、维修好。”白晓兵说。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