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不仅以古闻名,更是以新出彩、以潮出圈。
国学大师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北宋时期,开封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会,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造就了华夏历史的高峰。
【资料图】
如今,在新与古的碰撞中,新时代的开封不断描绘出发展美景,时时处处体现出的宋元素,既有外在古典的宋韵,又有内在时尚的新风,让人沉浸其中,感受无穷魅力。
郑开城铁穿城而过。
市民在开封黄河生态廊道上骑行。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
大宋御河景色。
郑汴同城驶入快车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志强
8月13日20时10分,一对面带微笑的小情侣从开封北站出站口走出。
小伙名字叫国良,开封市鼓楼区人,今年28岁,与女友刚乘坐G54列车从重庆回来。
“太快了,乘坐G54到郑州东站转G2206,从重庆到开封仅用5个多小时,中午在重庆吃火锅,不耽误晚上回开封吃小笼包……”国良说,几年前他在重庆上大学时,坐K1063列车,全程要用19个小时。
2012年12月,开封北站开始动工建设,4年后的9月10日正式开通运营。这座具有北宋时期建筑风格的高铁站如今已是开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徐兰客运专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2016年9月10日开始运营以来,开封北站累计发送旅客886万人次。
2014年12月28日8时40分,开往宋城路站的C2802次列车从郑州东站驶出,标志着郑开城际铁路正式通车,郑开融城进入轻轨时代。每天往返开封和郑州的开封市禹王台区小伙王鹏深有感触。“早上7点坐早班车,不到半小时就到郑州东站,再转地铁1号线,半个小时后到单位……”王鹏开玩笑说,他每天都在同事们“堵车、停车难”的抱怨声中享受着畅行的快乐。
今年6月20日,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项目建设动员会召开,8月13日,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预计于2025年6月底建成通车。
在开封市区轨道交通变化的同时,兰考城市交通与铁路交通也在飞速发展,兰考老火车站升级改造,成了“网红”打卡地,高铁南站建成通车,让兰考进入“高铁”时代。
十年间,开封公路交通也发生了大变化,截至目前,开封境内已有6条高速公路通车,兰沈高速公路兰考至太康段即将开建。
今年5月初,一项交通惠民政策让常往来于郑州和开封的司机朋友们欣喜不已。5月5日起,郑州籍、开封籍牌照ETC客车(9座以下,含9座)通行郑开兰间连霍、郑民、京港澳和日兰高速指定路段共194公里,并在17个指定收费站点之间上下站,免交通行费。
交通设施的发展及交通政策的优化,都是为了“提速”郑汴同城。我省已提出“把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郑开城际铁路项目延长线预留通往兰考城际铁路条件,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兰考全面融入郑州都市圈创造条件,兰考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开放平台走出国际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青竹
晨曦初露,朝霞满天。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在初秋的微风中苏醒,“当,当,当……”随着自贸大厦整点响起的钟声,人们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8月12日6时,往返于郑州和开封两城的“钟摆族”开始奔波于郑开大道。
孙先生在开封片区的绿地城居住,在郑东新区工作3年的他,每天都在这条大道上穿行。“道路非常顺畅,上下班也方便。这几年,和我一样沿着郑开大道两地跑的人越来越多,见证着郑开同城化越走越顺。”他说。
十年来,交通同城、金融同城、电信同城、生态同城等重大同城化措施的落地,将开封与郑州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站在自贸大厦上放眼西看,楼宇连绵错落,就像五线谱上起起伏伏的音律。在这里工作的职场精英李胜强对记者说,每天下班时,她最喜欢站在窗口看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就像星河一样挂在眼前,美得无法形容。她说,曾经这里是一片荒芜,如今是满眼繁华,“高大上”的自贸区开封片区日新月异,给开封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五馆”、黑岗口调蓄水库、喜来登酒店等一个个新地标拔地而起,让开封越来越有“国际范”。
95后女孩儿王媛媛是典型的“臭美妞”。爱逛街、爱购物的她说,开封片区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体验中心在2022年春节前夕亮相,零食、糕点、饮料、酒水、美妆、日化,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上千种“低价格、高质量”的进口商品,让开封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开心“购全球”,近距离享受物美价廉的海外产品。不少像她一样爱逛街、爱购物的开封女孩儿,经常可以快乐地来此“shopping”一把了。
2017年4月1日,自贸区开封片区正式挂牌。5年来,自贸区开封片区着眼打造营商环境国际化引领区,以“极简审批、极速效率、极优服务、极严约束”为标尺,先后推出了“二十二证合一”、投资项目承诺制、“一码集成服务”等百余项改革创新,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绿满汴梁联结诗和远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娜 本报通讯员 郝雪晴
8月20日早晨6时,开封嘉和苑小区的居民陈军像往常一样,到家门口的公园锻炼身体。公园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前来晨练的人络绎不绝,各种健身活动令人目不暇接。
今年68岁的陈军是个地道的“老开封”了,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都有绿树陪伴;昔日街道旁的闲置地,都建成了一个个小花园;破旧的棚户区如今都成风景了……”他对开封近十年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在陈军的眼中,家门口的变化不只是有了绿色。“几年前,我家对面是条臭水沟,一到夏天,我们都不敢往河边走,气味难闻还有很多蚊蝇。随着开封‘一渠六河’全线通水,昔日的黑臭水变成了生态活水。现在河水清得都能看到鱼儿在游,感觉每天都生活在画儿里一样。”陈军说。
近年来,开封围绕“大园林”发展方向,按照“园在城中、城在绿中”总体思路,打造城市绿色生活圈,尤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方便群众就近游园等方面,大力推进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建设。
如今,漫步开封,绿意扑面。微绿地星罗棋布,街头游园随处可见,“口袋公园”切实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倍增。在2022年春季城区绿化建设中,全市共谋划建成规范化“口袋公园”7个,面积约1.6万平方米。
既要有绿意,还要有花香。开封市园林绿化处处长娄智永介绍,为全力打造“四季常绿、四时有花、四季有景”的花园之城,去年,开封城区绿化增加菊科类植物和月季数量,共在22条道路、6个游园推广种植月季17800余株。
同时,围绕“一城、一水、一中轴”,以“环城墙、环水系、主干道、大环境”四个方面为重点,深入开展“绿满汴梁”行动,把绿地建设与传承古都文脉有机融合,彰显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俗民风,全力做好做实“以绿荫城”大文章。
水绕古城宋韵味正浓
□本报记者 史长来
“灯光如同让雕栏玉砌、层楼叠榭都穿上了精美的外衣,穿越过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桥底下,宛如经过了时光隧道。”8月23日晚,曾在开封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招先生带着妻子夜游大宋御河景区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毕业20多年来,他每隔几年都要回来看看,感受一下这里的变化。
在招先生的记忆里,八朝古都开封素以水系发达闻名,享有“北方水城”之美誉。
近年来,为保护古城风貌、打造大宋文化、凸显“北方水城”特色,开封市委、市政府实施“六河连五湖”宋都水系工程规划,利用六条河道连接五大湖泊,形成连续完整的城市水系。规划总长8400米,分成四期,其中水系二期连接包公湖、龙亭湖,命名为大宋御河。
大宋御河景区融合开封独有的古都宋韵,御河两岸打造宋词乐舞及豫剧、古典民乐等宋韵十足的精彩表演。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桨声灯影,斑驳陆离。游客夜游御河,听水、看景、赏舞,别有一番韵味,更增添了开封“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古典雅韵。
据悉,大宋御河景区总投资近5.5亿元,全长两公里,贯通龙亭湖、包公湖两大风景区。周边包括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以及多个4A级景区。御河作为纽带,几乎将开封市所有旅游景区有机联系起来。
近年来,美食、商业、汉服……这些都已成为开封的“标签”。古城是开封宝贵的历史财富,宋文化更是开封文旅发展的“根”。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昔日房屋破旧、街道狭窄、道路不平的老城,正在被一座基础设施完善、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新城取代,开封正在向一个“全城一景、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迈进。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