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正文

环球今日报丨顶住高温“烤”验 这里的玉米为何高产又高效

□本报记者 杜君 刘晓阳

“碰上连续高温干旱天气,玉米还能取得这么高的产量,真是没想到!”这几天,西华县黄桥乡种粮大户陈厂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亩产850.63公斤!”9月9日,在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专项玉米专题现场观摩会上,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对陈厂种植的玉米新品种“郑单819”百亩示范方进行实地测产,结果让现场专家和种粮大户们纷纷表示“没想到”。


(资料图)

经历了播种至苗期高温干旱、花期严重高温热害、中期病害等多重逆境,这里的玉米却不惧高温,实现了高产。该专题负责人、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乔江方告诉记者,“郑单819”是省农科院培育出的耐高温玉米新品种,配套合理密植、水肥高效、轻简化机械化等栽培技术,可有效应对复杂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走进这片玉米地,随手剥开一个玉米棒,只见穗粒饱满、色泽金黄。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鲁晓民说:“高温对玉米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玉米穗分化时期,遇到高温天气,果穗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畸形;二是后期碰上高温,花粉活力不够,花丝吐丝困难,导致授粉不良、结籽率降低,果穗容易出现秃尖、缺粒现象。”

当前,国内多数玉米种质资源来自美国,而美国最佳玉米带对应的是我国吉林一带,那里气候相对凉爽,当这些玉米品种来到黄淮海片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适应不了高温天气。测产组组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神农种业实验室玉米领域首席科学家汤继华表示,“选育适应本土气候特点的耐高温品种,是黄淮海片区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

“‘郑单819’兼具耐高温基因和有限花序基因,一方面,抗高温干旱能力强,结实性好;另一方面,有限花序基因确保任何气候条件下果穗都不会秃尖,从而实现稳产。”现场观摩了“郑单819”的表现,汤继华总结道,“育种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聚焦关键难点进行攻关。”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极端天气高发频发,玉米品种和配套技术面临多方考验。“最根本的还是种子,挖掘关键遗传性状,‘郑单819’大有可为。”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传伟说。省农科院已将“郑单819”的独家经营权授予秋乐种业,侯传伟有信心在3年内将这一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至100万亩以上。

“吃得饱主要靠小麦,吃得好玉米很关键。”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秋粮是我省粮食生产的大头,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5500万亩以上,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常规育种,都位居全国前列。除了用于饲料生产肉蛋奶外,玉米还能够加工出2000多个产品,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生产实际和产业需求,今年我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将原来的优质小麦专项拓展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专项,覆盖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作物。“这从侧面凸显了以玉米为代表的秋粮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专项负责人李向东说。

与此同时,省“四优四化”示范推广的“科研单位+种子企业+新型农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玉米全产业链模式正在发挥效益。

“还没等收获,100亩玉米已全部被企业订单收购,价格比市面还高。”陈厂兴奋地说,“明年还要跟着项目走,靠科技种田,不仅粮食产量有保障,还能有钱挣。”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