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正文

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化身“太空教师” 河南娃两次提问 收获“知识+祝福”-环球热文


(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师喆)流体现象的天地差异有多大?水球在太空中如何变“懒”?空间站里的扳手为什么能自动“调头”……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成为新晋“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此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分设3个地面分课堂。这是“天宫课堂”地面分课堂首次设点河南,来自我省14所中小学校的100余名师生代表齐聚河南省科技馆,在充满太空感的球幕影院旁,体验了令他们难忘的一节课。

对于太空,孩子们充满好奇和向往。实验操作过程中,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而凝神屏气,时而欢呼喝彩。到了天地互动交流环节,不少学生踊跃举手提问。

“在太空中种植,植物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吗?这个照明是舱内提供的灯具的照明,还是太空的自然光呢?”“地球上的机械时钟和电子钟在太空中还能正常使用吗?引力、辐射、重力等会不会对它们产生影响?”河南分课堂上,来自河南省实验小学的毛圆圆和来自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傅瑞鑫接连向航天员发问。

“问天舱的植物是在实验柜里培养的,无法接受太阳光照射。不过实验柜里配置了人工光源,通过调控光源的强度和光谱,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满足生长发育要求。”刘洋在回答完问题后鼓励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勤于思考,说不定这个问题就是由你们来解决的!”

关于时钟的提问,蔡旭哲表示“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他介绍,空间站里所有计算机的电子时钟都在正常运转,至于机械表能否正常使用,要看它的工作原理,例如摆锤式机械时钟就因为没有重力而无法在空间站中使用。他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将有一个特殊的冷原子钟随着梦天实验舱进入空间站,有望实现约50亿年误差1秒的超高精度。

课堂上,三位新晋“太空教师”都十分活跃:陈冬一边用幽默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解答疑惑,一边把玩着手里芒果形的解压球;刘洋“躺平”在半空中,向大家展示用2米长吸管成功喝到芒果汁;蔡旭哲则身兼多职,既要担任此次授课的太空摄影师,又要负责解答同学们的提问。

直播结束,有不少学生意犹未尽,继续留在座位上进行着天地对比实验。“之前的天宫课堂我们都是在学校收看直播,在教室里跟着互动实验,没想到今天能来到地面分课堂与航天员互动。这种体验更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和探索太空的兴趣。”省实验小学带队老师王星娜说,这堂课会对孩子们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次地面分课堂首次设点河南,是我省青少年收到的一份宝贵的、科技感十足的‘礼物’。尤其是看到孩子们与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刘洋进行天地互动,感觉很亲切。”省科技馆副馆长李莉表示。

“天宫课堂”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据了解,河南省科技馆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太空授课资源,结合场馆科普资源,持续推出系列航天主题科学教育活动,延伸“天宫课堂”,厚植科学土壤,鼓励广大青少年勇于探索宇宙的奥秘。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