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黄婷 孙凯杰 文图
【资料图】
“在太空中种植,植物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吗?这个照明是舱内提供的灯具的照明,还是太空的自然光呢?”“地球上的机械时钟和电子钟在太空中还能使用吗?重力、辐射、引力等会不会对它们产生影响?”
航天员陈冬化身“导游”,向同学们介绍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
洛阳市第二中学的高二学生傅瑞鑫和航天员现场连线并提问
10月12日下午开讲的“天宫课堂”,主课堂设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地面分课堂共有三个,河南省科技馆为其中一个,另外两个为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来自河南省实验小学和洛阳市第二中学的2名同学与航天员进行了在线提问互动。
面对孩子们对太空生活和实验的好奇和提问,航天员陈冬笑着感叹:“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我们很久没有晒太阳了。”随后,航天员刘洋、蔡旭哲针对河南学子的提问,做出了细致、耐心、专业的解答。
“天宫课堂”课程丰富
“天宫课堂”第三课于10月12日下午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河南省科技馆作为地面分课堂之一,同步组织青少年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活动中,河南省科技馆分课堂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课堂进行了现场直播连线。来自河南省内14所中小学校的100余名师生代表,与3位航天员开展了天地对比实验。3名航天员老师化身为“导游”,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现场的同学们在地面课堂老师的带领下,同步进行了天地对比实验。
天地连线打开了学子探索科学之门
航天员刘洋在回答完河南省实验小学毛圆圆同学的提问后说:“在太空中,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直接利用自然光种植,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自然光来培育植物了。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勤于思考。说不定这个问题就是由你们来解决。”屏幕下听课的同学们响起热烈的掌声,回应着航天员们的期许。
“陈冬学长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的连线提问,打开了我对航天奥秘探索的大门。”来自航天员陈冬母校洛阳市第二中学的傅瑞鑫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兴奋地说。他告诉记者,当天航天员蔡旭哲解答他提问时透露的“特殊时钟”,激发了他对太空科学的探索热情:“期待在未来的梦天实验舱,能看到这个神奇的时钟。这个能做到50亿年误差仅一秒的时钟,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回去以后,要给更多的同学分享今天的收获和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河南省科技馆举行科普活动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河南省科协了解到,在“天宫课堂”活动前期,河南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中小学师生代表参加了“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科普活动,随后又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了征集天宫空间站相关互动问题、绘画和手工作品活动,并在活动现场展出了部分优秀绘画和手工作品。
分课堂上,河南省科技馆还表演了精彩的科学实验《一飞冲天》和生动的科普剧《问天·梦圆》,为现场学子直观展示了火箭升空的原理,还原再现了神舟十四号发射的过程及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场景,点燃了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链接】 “天宫课堂”第三次课程
水球上了太空就变“懒”了?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刘洋:这是提前做好的一个水球,我们一起来探索微重力环境下水球的振动会有哪些有趣的现象。我先用注射器喷出空气快速地冲击它。
同学们看,水球的振动挺剧烈,如何可以减小这种振动呢?我准备向水球内加入一个空心钢球,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虽然钢球穿进了水球,但是水球仿佛有黏性一样把钢球又给拉回来了。
钢球已经放置好,再以同样的力度来冲击它,振动确实变小了,水球好像变“懒”了一样。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小球的加入使流体的振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应用?(据央视新闻)
水管越粗液体上升越慢?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在微重力环境下流体的行为与地面会有哪些不同?航天员陈冬、刘洋展示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下面我给同学们演示一个小实验,来进一步展示流体现象的天地差异。在我面前这是一个装满水的培养皿,为了便于观察,我在里面加了一些颜料,这是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等一会儿我会把它们同时放在水中,会和地面的现象一样吗?
最细的管子,液面上升很快,旁边两个管子液面上升比较慢。和地面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太空由于没有了重力的束缚,表面张力作用会更加明显,会驱动液面不断上升,最终液面都会上升到管顶,正如亚平老师所说,流体表面张力作用又一次大显神威,最粗的管子液面也会上升到管顶。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刘洋:同学们,别看这个实验简单,里面涉及的原理比较复杂,科学家就需要研究这些看似简单的现象,然后利用这些原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航空器发动机的燃料储箱、高空热管都利用了毛细作用。 (据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