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郑东市政抢险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在疏通下水道。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郑州市二七区淮河路街道淮河社区,志愿者正在转运核酸检测标本。本报记者 王铮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周晓荷 金京艺
11月27日,寒潮来袭。早上5时许,黄德清裹着军大衣从驻扎在郑州郑东新区莆田嘉园北院的帐篷里钻了出来。“今天得在9点前完成核酸采集,给科学研判留出更多时间。”他说。
黄德清是郑州市检察院检察官。11月17日,他响应号召下沉社区;24日结束上个社区工作后,又来到这个下沉点。“这个单元共104户192人。”到岗的第一件事是“摸底”。黄德清说,光摸“数”不行,哪户住着独居老人,哪户有人行动不便,哪户有幼儿、学生,“这些都得一口清,才能保证有特殊需求时第一时间落实。”
这些天,黄德清每天的工作都是在组织核酸检测中开启的。检测结束,扒拉几口早饭,就开始了消杀、巡查等服务保障工作,“小区内超市物资充足,居民手机下单,超市分装好运送到单元门口,我们配合保供专班在11点前送到居民家,不影响大家中午做饭。”
“非常时期,‘理解’就是力量。”黄德清说,“一大早敲门做核酸,大家都很配合,还有人说‘俺还能在自己家待着,恁都好几天没回家了……’,听了心里暖暖的。”他和其他两位下沉专班同志,同社区、街道、物业的党员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建立了居民微信群。“斗志有了、渠道通畅了、共识达成了,一定能守好咱共同的家。”
守好家,是大家的共识。
36岁的郭利虎是私企员工,家住郑州市二七区亚新社区升龙城8号院,本轮疫情一开始,他就每天准时到社区报到,参与到布置场地、维护秩序、扫码核验等志愿服务中;“红马甲”上身没多久,二七区又开始招募社区核酸采样志愿者,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并顺利通过培训上岗,从“红马甲”变成了“大白”。
为了快速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了解规范的采样过程、做到迅速采样,每天参加完集中培训,郭利虎都会“缠着”专业医护人员相互模拟采样,反反复复数十次,他才肯给自己“下课”。
上岗后,无论是在密闭狭小的便民核酸采样小屋,还是在室外露天广场的核酸采样点,郭利虎每次都连续做四五个小时的核酸采样,任务结束后,精干强壮的他也难免腰酸手麻。社区工作人员问他能否扛得住,他笑着说:“没事,就当锻炼身体了!”
“辛苦是肯定的,但每当有邻居认出我来,一句‘辛苦了’,让人心里特别暖。”郭利虎说,“既然加入了志愿队伍,就有义务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只要有需要,我会坚持为大家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志愿者们还在线上集合起来。“您好,这里是12355,有什么可以帮您?”日前,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通过评估,升级为全国区域中心之一,这几天,12355青少年服务台组建了110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伍,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专家、律师等组成,大家采取云值班的方式,确保12355热线每天12小时畅通,同时通过开展“云咨询”“云关爱”提供线上咨询,帮助青少年、家长戴好心灵口罩。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