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赵志疆
12月26日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新冠肺炎正式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此意味着3年全员防控新冠肺炎正式成为了历史。
2019年12月26日,武汉医生张继先接诊了4名患者,她最早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苗头,并因此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在12月26日开始,在12月26日结束,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古话:大疫不过3年。
实际上,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改名,而是一种更科学的态度。因为病毒的致病力大大减轻,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已经不是肺部,而是人们的呼吸道。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显然更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伴随着这次改名,国家的防控政策也做出了重大调整,从乙类甲管转变为了乙类乙管。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只有鼠疫和霍乱。新冠病毒感染属于乙类传染病,但过去3年一直参照甲类传染病实施管理,这种提级管理对于控制疫情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甲类管理和乙类管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管控力度。简单说,甲类管理需要强制隔离,乙类管理则不需要。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现在很多地方实际上已经按照乙类乙管在做了。那么,这种调整还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明确乙类乙管,可以调整医疗资源分配,将宝贵的医疗资源更多地用于“保健康、防重症”,让防控更加科学精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人员流动高峰即将到来,科学精准预防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
无论是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还是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主要都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分级分类开展医疗服务。对于个人来说,这种调整也是对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的一种强化。国家层面放开该放的,是为了管好该管的,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必要提高健康素养与防控意识。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