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汪雨萱
3月13日,上海昆剧团带着全新创排的全本版《牡丹亭》抵达巡演的第三站——郑州,开启《牡丹亭》三天的演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天演出开始前,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牡丹亭》的副导演倪广金以及两位主演罗晨雪、胡维露。倪广金表示,“做全本版《牡丹亭》不是我们一时兴起,是上昆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们为此做了30多年的准备。”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剧照 受访者供图
创排全本版《牡丹亭》是所有昆曲人的梦想
《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经典之作。上海昆剧团建团45年来,对昆剧《牡丹亭》进行了10余次的修改提高与演绎。2022年,上海昆剧团再度创排,此次创作全面展示了《牡丹亭》全本版55出,演出总时长达8个小时,通过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经典作品,全面展现明朝时代风貌。
不只上昆,国内很多剧团和导演都对《牡丹亭》进行过修改创排,那为什么还要排全本版《牡丹亭》?副导演倪广金作出回答。
“排出完整版的《牡丹亭》是所有从事昆曲行业的人的梦想,也是上海昆剧团一直想做的事。这项工作不是我们突然一时兴起想做的,我们30多年一直在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现在时机成熟了,我们就把全本版的做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倪广金说。
全本版《牡丹亭》的选角涵盖了上昆五代三班的强大阵容,在百名优秀青年演员中选主演,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一开始导演对我饰演杜丽娘并不是特别满意,也是通过不断练习才慢慢达到导演心中杜丽娘的形象。”采访中,饰演杜丽娘的罗晨雪下意识坐了半凳,她解释,“闺门旦这个行当演绎的多是大家闺秀,而大家闺秀有很多的束缚。比如说坐姿,只能坐半凳,脚要并拢,这些细节会被带到我们的生活中。”
将经典剧目做出新表达是难点也是突破
“难”这个字是《牡丹亭》主创团队共同的感受。
在创作方面,倪广金表示:“这次的《牡丹亭》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还原度。我们基于明代的原版文本尽量复原,把之前在舞台上流失的部分重新捡回来,保证了它的文学性。但在整体节奏上作出了一些调整,我们的舞台是旋转的,每一次舞台的转动都是时光的推进。它在表现形式上是现代的,但内核是传统的。”
在舞台呈现上,罗晨雪感觉越经典的角色越难演出新意。杜丽娘在全本中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人物状态,上本是闺阁少女,中本是美艳鬼魂,而下本则变为温良少妇,如何在复杂的唱念表演基础上塑造出完整的人物形象,是罗晨雪要面临的突破。
“观众太熟悉《牡丹亭》了,而且‘杜丽娘’是昆曲闺门里必学的经典角色。我需要琢磨怎么演出属于我的杜丽娘。这次不仅展示了杜丽娘的爱情,还有她成婚后面临的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爱情只是杜丽娘人生中的一部分,而我演绎的是她的全部人生。”罗晨雪说。
胡维露作为昆剧艺术家岳美缇的学生,也是上昆女小生的传承者,对于她而言,此次由一人接下《牡丹亭》全本,尤其是第三本中几乎都是她此前甚少演的官生戏,难度不言而喻。
胡维露介绍:“全本版《牡丹亭》有别于其他版本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完整性。以前的很多版本是没有柳梦梅的单人戏份的,但这次我们把角色不同的面都呈现出来,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饱满。观众在看的时候可能觉得,你居然是这样的柳梦梅,但没错,这就是完整的他。”
年轻人觉得看《牡丹亭》是件雅事
据河南艺术中心票务后台显示,此次全本版《牡丹亭》的购票群体中,年轻观众的占比达到七成。胡维露介绍:“我们在上海首演时,现场的年轻观众也非常多。现在的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非常高,他们会觉得看《牡丹亭》是一件雅事,甚至会穿着汉服,非常有仪式感。”
对于传统戏剧是否会和年轻观众存在沟通代沟,胡维露认为:“当然不会!基本上走进剧场的观众没有说存在看不懂的情况,他们会沉浸在舞台的呈现中,我们演员的情感和观众是共通的。”
把传统戏剧推进年轻人群体,也是上昆一直在做的事。倪广金表示:“1998年,上昆就做了‘昆曲走向青年’这样一个项目。此后我们一直在坚持与年轻群体沟通,通过进校园演出、讲座等方式建立起传统戏剧与年轻人之间的桥梁。”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