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正文

豫论场丨网络有道义,言论有边界——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①-天天播报


【资料图】

□赵志疆

移动互联网时代,无数营销号以“自媒体”为名,却全然没有媒体的素养与操守,有的只是自说自话的冲动,以及自私自利的渴望。由此,不少人并不满足于自言自语、自娱自乐,而是热衷于自吹自擂、自轻自贱,更有甚者,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姿态,为网络谣言扇风,为网络暴力点火。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发布越来越简单迅捷,也越来越令人感到真伪难辨。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中,无良自媒体以博出位为能事,以“割韭菜”为乐事,四处散播蛊惑人心的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消息。其中,有人擅长“编故事”,即使是意外事故,也能被编造成离奇的故事,只为从中赚取带血的流量;有人醉心“带节奏”,歪曲公共政策,拱火社会热点,公众情绪是某些人念兹在兹的“流量密码”;有人专攻“炒冷饭”,打着“国学经典”“名人名言”的旗号,种种“伪作”乱花渐欲迷人眼……

以“为内容付费、为知识付费”的名义,自媒体业务蓬勃发展。但在很多时候,不明真相的公众只是“为情绪付费、为算计付费”,因为公共情绪才是被消费的对象。在各类“自媒体宝典”中,强调最多的是“带节奏”,教授最多的是“蹭热点”。“带”与“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上下其手只为浑水摸鱼,危言耸听旨在流量变现。出于对流量的畸形追求,有人编撰“爽文”,有人打造“爆文”,有人则另辟蹊径炮制“骂文”——本着“黑红也是红,骂名也是名”的原则,有人甚至不吝于从骂声中积攒人气、转化商机。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现实语境下,公共声音对个人的影响日益加深。一方面,人们近乎本能地愿意相信“多数人的声音”;另一方面,出于被孤立的恐惧,人们有时不得不盲从于“多数人的声音”。问题是,面对那些“武装到牙齿”的无良自媒体,普通人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哗众取宠的文字背后,是精巧的话术与精准的投放,借助网络扩音器效应的加持,往往在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的时候,谎言就已经跑遍了网络世界。任由无良自媒体肆意在暗处扇动“蝴蝶翅膀”,很容易就此掀起一场网络谣言的飓风,这既是对个人权益的粗暴伤害,更是对网络生态的严重破坏。

网络有道义,言论有边界。互联网从来就不是肆意妄为的法外之地,虽然以自媒体为名,但当个人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的时候,其所扮演的角色与普通意义上的媒体并无二致,必须恪守媒体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底线。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为标志,自媒体要尽快告别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以更加专业的表现守住道德底线与法律红线,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