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施工现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陈正洋文/图
可承办国际首脑级会议,总投资50亿元,拥有大型展览场馆、五星级酒店……郑州北龙湖畔,一座新“地标”即将亮相。
近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来到郑州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施工现场,探访该项目建设情况。
对标国际首脑级会议场馆,总投资额达50亿元
郑州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于2021年5月21日开工,项目位于郑东新区龙湖内环北路与龙源西二街交叉口,南靠北龙湖,北邻中原科技城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仅地上建筑面积就有约16万平方米,相当于22个足球场大小,总投资额为50亿元。
据施工单位中建八局一公司项目负责人常群峰介绍,郑州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包括会议区、会展区和酒店区三个主要区域,分别对应三座主要建筑,规格对标G20杭州峰会、海南博鳌论坛、青岛上合峰会、厦门金砖会议等会议场馆,以建成集会议中心、展览馆、酒店功能于一体的郑州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永久会址为目标,对进一步提高郑东新区的战略地位,助力郑州打造高规格会议会展集聚地具有重要意义。
有望明年上半年建成,整体设计取形于国宝级文物玉龙
4月25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登上高处眺望,整个施工区域地面平整,三座主要建筑已具备完整结构,整片北龙湖风景尽收眼底。
据了解,郑州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整体设计取形于国宝级文物玉龙,宛如一条蛟龙卧于湖畔之滨。
项目技术工程师沈鹏表示,目前,该项目地下结构已全部完成施工。会议中心共4层,局部施工至4层;会展区域、酒店区域两座建筑主体已封顶,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建设完成,年底投入使用。
其中,不同于其余两座建筑,会议中心采用了最为独特的纯钢结构。沈鹏表示,会议中心作为正对龙湖核心区的“龙头”,采用形似中国传统建筑的“殿”式设计,彰显国家中心城市风范。而纯钢结构不仅完美满足了这种设计需求,还有高效环保、安全耐用等优点。
大体量、低排放,工程建设用上“黑科技”
别看这条“玉龙”身躯庞大,驱动它的能源系统却低碳环保,绿色高效。
作为我省重点项目,郑州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将绿色作为建设理念。项目采用“再生水+浅层地热源热泵+冷却塔”综合能源系统,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为区域内约16万平方米建筑群供能。再生水水量大、水质稳定,制冷、制热能效高;浅层地热能则具有分布广、储量大、易开发、恢复快等优势。
同时,项目配套1个综合能源站、2根DN600再生水管线,在150米深的地下,还有900口浅层地热地埋管,为“玉龙”的“全身”提供冷热源。
据介绍,这套系统每年可替代燃煤约1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100吨,减少运行费用约360万元,实现了清洁能源在供冷供热方面的大规模应用,既助力了“双碳”,又节约了投资,对郑州市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