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郭爽爽
(相关资料图)
5月6日上午,以“2023全球金融动荡与经济展望”为主题,2023年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举行。
论坛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北大国发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等大咖作了主题分享。
黄奇帆
红利加持
能使经济增速保持在5%以上
黄奇帆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的困难也是暂时的。只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市场红利、人才和创新红利、开放红利,必将使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在5%以上。
首先,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释放改革红利。目前我国家庭年收入10万~50万元的中等收入人口超过4亿人,高收入群体也有很大规模。
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将是一个庞大的“引力场”。这也是我们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底气所在。
在人才和创新红利方面,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是新形势下适应新科技革命的要求。释放资本市场红利,一是要健全退市制度。不能一边不停地批量上市,另一边一些僵尸企业却无法退市;二是要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此外,眼下,对外开放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要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通过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释放新一轮开放红利。
姚洋
中国经济,大体上是以10年为一个周期
姚洋表示,中国经济迈向了一个新增长周期。一方面是技术增长新周期。在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当中有一种说法,即如今整个世界进入了长期停滞阶段。但大家明显能感觉到,新技术在不断涌现,而且,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占据了先机。比如,在AI领域、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国都是稳定在第一阵营,甚至是占主导地位。
在新能源领域,他认为,中国可以用“碾压式的优势”来形容。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来看,唯一能跟中国竞争的也就是特斯拉了。此外,在量子计算、量子通讯、核聚变、光子芯片等一些未来技术领域,中国绝对不落后,而且稳定地处在世界第一阵营。
第二个方面,中国进入了自身经济的增长新周期。他分析,纵观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大体形成以10年为一个周期的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90年代进入经济调整阶段;新世纪的头10年,我国经济进入超高增长阶段,2010年之后,又进入新的经济调整期。“如果以上对于周期的判断是成立的话,那么,2020年(开始),应该(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并且,中国已经牢固建立起来一个概念,即要脱虚向实。因此,实体经济和硬科技已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李稻葵
发展人工智能
全球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对人类将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目前业内意见不统一,但是没有人能完全否定人工智能对人类可能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性的打击,因此,李稻葵认为,中美作为人工智能领域较为发达的重要国家,要明确人工智能三要素,协作研究制定全球人工智能宪法。
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是什么?李稻葵介绍,第一个是算力。算力是各个计算机之间联网计算的,不是某一个计算机的超级能力。这一点,美国对中国有相关限制。第二个靠程序员的多寡。第三是大数据。对待人工智能问题就跟当年研究核武器问题一样,一定要协商,一定要签署人工智能宪法。该宪法要明确规定禁止事项和可以为之的事项,并且要严格限制不能做的事项。
“这件事,我认为比当下的国际政治、地缘政治还重要。这是对人类负责,中美应该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李稻葵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