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顶端新闻记者 黄亚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的“时庄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粮仓城”遗址,入选了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5月15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团走进“时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见证4000年前的夏朝先人们用他们独有的“藏粮于技”的智慧佐证那个年代农业生产的辉煌和农耕文明的繁荣。
目前,该遗址共发现有28座“粮仓”遗迹。经碳十四测年,专家判断该遗迹距今3750年至4000年之间,正是夏朝早期阶段。
专家通过对发掘出的植物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均为粟和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米和黄米,并且在土壤中还检测出了已经炭化的粟和黍的种子;对遗迹底部铺垫的植物和编织物进行分析,发现成分为芦苇。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时庄遗址发现了壕沟和陶器。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古代军事防御之地,也有人认为是祭坛。综合多种因素,经过反复论证,考古专家最终推断,时庄遗址是一处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仓城。
时庄发现的这28座“粮仓”遗迹,是一种崭新的聚落形态,为研究我国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种种迹象表明,夏朝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善于总结经验,也懂得了如何‘藏粮于技’。” 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告诉记者。
4000年后的今天,这片丰饶的土地俨然已经成了新时代粮食主产区——周口粮食产量连年保持在180亿斤以上,2021年更是达到了184.74亿斤,稳居全省第一,进一步夯实了“中原粮仓”的地位。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一座座现代化的粮仓在这里拔地而起。古老的粮仓转变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继续滋养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回望历史,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成就。虽然种粮、藏粮的方式一直在变化,但我们守粮、护粮的初心不变。作为新时代的‘守粮人’,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看好新时代的‘大粮仓’。”时兴荣说。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