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在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木工(国赛精选)项目金牌。
(相关资料图)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宋聪俐 通讯员 李爽 文图
木工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技艺。如今,在机械化大工业生产时代,木工行业也在使用工具和器械设备的革新中,不断涌现出技艺高超的当代“鲁班”,其中不乏00后的身影。在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来自郑州工业技师学院的00后小伙儿王银脱颖而出,荣获木工(国赛精选)项目金牌。
王银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本次比赛要求选手使用现场提供的材料和设备,根据图纸在15个小时的赛程中,独立完成“中原福塔”的模型制作,有些精度误差甚至要求在0.2毫米左右,不仅考验选手锯、刨、凿等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也是对选手体力和效率的挑战。
一心专一艺,艰苦训练打造扎实基本功
王银上学时读的是建筑专业,因为对木艺感兴趣,便加入了学校的木艺社,在社团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木工手艺的魅力。
2017年,王银来到郑州工业技师学院。“我刚开始对参加比赛没什么兴趣,但看到同为00后的同伴代表国家去比赛并拿奖,才发现原来有一技之长不仅是立身之本,还能为国争光。”从那时起,王银也开始了刻苦学习,虚心向技术骨干求教,训练起来也更加勤奋努力,以“不返工”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每天痴迷钻研木工技艺。
经过多次木工竞赛班选拔考核,王银如愿加入木工竞赛班,开始了系统化训练。第一步就是先把木工三项基本功“锯、刨、凿”练扎实,打好基础,再慢慢攻克难点。“基本功练习非常枯燥,一个简单的动作需要重复上千次、上万次才会扎实,手上磨起水泡都是稀松平常。”王银告诉记者。
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王银开始了一周六天、一天13小时的训练,还常常加练,在训练期间双手磨起的水泡,最后都结成了厚厚的茧子。训练的枯燥和辛苦让王银一度想转行,但教练不断开导和鼓励,并带他见识中国传统木工雕刻、版画、大漆画板的艺术和魅力,让他看到了木工更广阔的世界。“每份工作都有优缺点,一开始是因为兴趣选择了木工,虽然遇到了瓶颈,但一想到初心,感觉还是要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一步一个脚印,为冲击国赛努力
2018年,王银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河南省选拔赛中,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师兄,无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赛选拔赛,但他并没有放弃。因成绩突出,表现优异,郑州工业技师学院将其留校任教,除了担任学校木工竞赛项目教练及雏鹰班班主任,他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国家及省市级各类竞赛,曾获得“手工木工技师”、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世赛)木工项目优胜奖等荣誉,并被聘为郑州职业教育和评价协会职教专家。
在4月25日至28日举办的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王银一举夺魁,斩获金牌,并拿到了参加2023年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入场券。“最重要的还是要放平心态,保持谦虚的态度,无论什么比赛都是卧虎藏龙,希望自己能更加努力,真诚做人、踏实做事,在国赛中也能取得优异成绩,为河南争光。”
几年来,王银的训练过程虽充满艰辛,但他总能苦中作乐,如今作为河南省木工项目领域最年轻的专家,他立志培养更多的优秀木工,为传统木工行业作出更多贡献,向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和人们的传统认知不同,如今的木工行业已经有了更多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加入,脏乱差已经是过去,现在的木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要求很高。”王银告诉记者,识图、放样、返线、精准切割、组装、表面处理等关键技能都只是基本功,现在的木工行业,不仅要学会在电脑上设计图纸、熟练操作数控装备,还要学会产品打样、销售等等,“比如设计家具,就要懂得人体工程学,如今的木工不仅是体力活,更关键的是脑力。”
王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大众对木工行业的认知,吸引更多青年人学习和传承这门传承千年的手艺,让木工行业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