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周口市川汇区关帝老街夜景鸟瞰。
夏日夜晚,学生在川汇区关帝老街内集体写生。
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内精彩的巡游表演,与游客近距离互动。
(资料图)
本文图片均为川汇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卢涛
城市向新,生活向上。
依托关帝老街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我省首届青年文化月暨周口市首届新青年消夏文化节;依托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举办以杂技演艺为主题的灯光秀、篝火晚会、亲子星空露营等活动;依托孙咀生态谷举办烧烤露营、水上运动、戏曲表演等活动……
今年以来,在“关帝老街”“杂技”等IP带动下,周口市川汇区向深处发力,持续丰富业态,用一系列新潮流、新玩法、新场景,将“流量”变“留量”,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让城市出圈更出彩。
解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密码”,且看川汇区如何“出招”?
优化老空间
“解锁”新发展
街道是一座城市的记忆,街道生活与城市繁荣紧密相连。荷花渡街区作为川汇区改造提升的老街区之一,正迎来华丽蝶变,释放新的商业潜力。
剧本杀、轰趴馆让潮流青年尽情“狂欢”;烧烤小串、炒鸡烩面引爆市民的味蕾……8月6日晚,走进荷花渡,浓浓的烟火气和“潮流范”扑面而来,一个“隐藏”于闹市区的夜间消费新地标光芒初现。
漫步在荷花渡街区,灰雕新式建筑上的“闹市轮蹄”等“周口八景”引人入胜,不仅让街区更有“文化味儿”,还勾起了周口市民的美好追忆。“老八景风姿依稀,新周口日新月异,这都是周口的名片啊。”72岁的退休职工吉庆升感慨道。
“周口八景”作为浓缩的周口形象,既传承中式建筑风格,又注重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构建起有意境、有韵味的文化空间,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是城市规划设计中,川汇区践行突出小范围街区活动空间,有效串联特色风貌簇群与核心文化设施的一个缩影。
青年是消费的主力,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消费的市场和未来。荷花渡街区青年消费区,发力年轻化消费,重点打造电竞馆、酒吧街等场景,以满足新型消费需求,丰富市民群众夜间休闲生活。“市民有需求,政府做好软硬件,工商户和运营者做旺人气,全新的消费体验就在眼前。”荷花路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说。
商业街一期亮化、美化改造工程竣工,新增商户160余家,门店租金收益上涨40%,2万平方米智能停车场投入运营……随着荷花渡街区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文旅消费产品、文化展示等体验性业态加速进驻,老城“不夜天”美好生活新图景徐徐铺开。
如何发挥中心城区人口聚集优势,推动文旅经济新发展?“全区以38个文旅项目为抓手,围绕争创省级旅游示范区、全省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龙头文旅企业为引领,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打造一站式‘吃、喝、玩、乐、游、购、娱’休闲模式,助推文旅经济在融合中发展,在壮大中强大,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川汇区文化旅游局局长吴海伟说。
传承大文脉
“澎湃”新活力
作为周口的历史文化坐标之一,关帝庙承载着一代代周口人的乡愁记忆,记载着昔日周口商贸的繁荣与城市的兴盛。今年1月18日,关帝老街在大众热切期盼中开街纳客,一个文旅消费新磁场借“文脉之光”再续辉煌。
从一组数据可以窥见关帝老街吸引力初现:截至目前,签约商户110家,开业105家;计划入驻的10家周口首店、河南首店,已开业5家;省首届青年文化月暨周口市首届新青年消夏文化节期间,举办活动90余场次,累计活动投入300余万元……
文化是根,也是魂。关帝老街项目聚焦漕运文化、城寨文化、会馆文化、商贸文化、诚信文化挖掘,整体风貌以明清时期豫东传统民居风格为主,传承着周口历史文脉、保留着城市记忆、重塑着城市形象,是周口关帝庙文化旅游区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使其成为促进区域迸发强劲“磁力”效应的重要力量。
如何赓续历史文脉,激活历史地域空间魅力再生产?建业关帝老街项目总经理李文涛认为,要在切实保护历史文化空间的前提下,考虑引进新业态、新功能,以活化利用为支撑,两者结合,才能激发历史地域的内生动力,让历史文脉得以真正存续。
位于中和街的毛纺厂、热力电厂工业建筑遗存就是激活历史地域空间魅力的“亲历者”。该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各个遗存进行“绣花式”修缮整治,对周边进行改造升级,呈现了特色建筑风貌,保留了城市的记忆,更留住了历史乡愁。
在民谣酒馆,年轻小伙哼唱着入心的情歌;在“青遇·周口礼”创客中心,抛绣球招亲再现民间婚庆嫁娶文化……如今,“年轻”的关帝老街不仅是优化空间布局、功能拓展和品位提升的“前沿开阔地”,更是把文化融入场景打造,在保护中利用文化资源,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新磁场”。
创新初体验
“跃升”新台阶
7月26日晚,位于川汇区的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光影交织,人头攒动,一拨拨儿游客涌入森林剧场,奔赴以特色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园中园,“尝鲜”一把穿越千年周家口的梦幻旖旎夜。
园园相连,别有洞天。鹿邑园的《哲圣老子》,西华园的《女娲补天》……一幕起、一幕落,起落之间,游客们随着剧情的演绎,仿佛被拉回历史中,成为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节目太棒了,通过历史故事的情景再现,孩子很容易接纳,很有教育意义。”市民孙莹说道。
伏羲、女娲、老子、谢安……如今,在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这个大舞台上,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活起来”,鲜活的故事通过“穿越古今”的表现方式,让游客在艺术熏陶和精神洗礼兼具的文化之旅中,达到共情、共鸣、共振。
独特IP是打造城市文旅品牌的“活水之源”。当前,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依托老子文化、杂技文化等特色资源禀赋,着力构建以特色地域文化为核心的文旅文创新空间。“周口的文化故事素材不胜枚举,为杂技艺术的创新升级提供了生动的剧本,也为周口杂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周口野生动物世界副总经理张建怀说。
从单一表演走向文旅产业,周口杂技崛起之路蕴藏怎样的密码?一方面,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杂技和文旅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以张金贵、张玉玺父子为代表的周口杂技人,围绕“杂技+制造”“杂技+文旅”两大中心持续发力,让杂技文化“活”起来、杂技产业“链”起来,为碰撞出更多的“杂技+”火花提供可能。
杂技春晚的举办,迎来了全网话题量“31亿+”和周口杂技的“出圈”;产业园二期项目的开工,开启了周口以杂技为IP主题文旅融合发展的“加速度”;一张张蓝图落地,一颗颗硕果摇枝,“周口杂技”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步履更加坚定。
从以农文旅融合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孙咀村,到慢品人间烟火色的荷花渡,再到融合发展领跑杂技新未来的国际杂技周口产业园……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里,川汇区正扬帆奋楫、乘风破浪,不断发力文旅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旅游出彩,文艺出圈,为周口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