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计算技术在金融行业的重要事件,金融云是推动金融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未来金融云如何助力银行深度联结产业生态,实现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转变?7月13日,在“2021京东云峰会”金融云专题论坛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金融科技群总裁李波,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普华永道管理咨询金融行业主管合伙人王建平对这些热点话题一一进行了解读。
金融云助力、推动银行转型升级
如今,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前沿科技正在驱动着金融行业向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未来的五年、十年,科技与金融该怎样融合?栗蔚在演讲中表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战略、架构、技术、业务四方面全面推进,实现技术和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实现可持续的新增长。在转型过程中,金融云作为一个强大抓手,能够助力全面释放金融服务业务的创新动能,推动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进而驱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2016年,原银监会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积极开展云计算架构规划,制定云计算标准,联合建立行业云平台。
在监管层面对银行业提出“上云”要求后,金融业“上云化”已成为一条新的赛道,一些国有大行已经早有布局,例如,建设银行发力的重点是构建公有云服务;中国银行则将目光转向私有云,架构私有云平台;农业银行亦提及搭建架构云平台建设。
李波认为,“当前,数字化已经到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未来金融云所能提供给客户的价值,不仅是云产品,更是与业务生态乃至产业生态深度融合的商业价值。金融云+产业云的联结,将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数字化转型,开启金融数智化的新纪元”。
作为典型的地方性城商行,宁波银行远程银行部总经理周俊提出了他的见解,他认为,银行数智化转型应靠数据支撑决策,用数据辅助管理;向以用户和场景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变;打造“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非接触服务;推动“企业-政府-银行-客户”生态体系的协同共建;建设“数据+技术+场景”三位一体的智能风控体系。
人才储备、技术能力仍有待突破
虽然商业银行在“上云”平台搭建上有所突破,不过多位与会嘉宾也提到,如何用好金融云真正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智化”转型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指出,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为,中台建设提速,从相关案例来看,数据中台、AI中台、业务中台已成为好几家银行共同的战略。中台建设可以提升开发和部署的敏捷度,降低迭代成本。此外,借助数字化,银行加速进入政务领域、产业链领域,跨域融合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必杀之一。同时,数字化转型开发的非贷款综合金融服务,比如代销、托管、支付结算、财富咨询顾问等,可以贡献非息差收入。
那么,从数字化到数智化到底有什么不同?高峰认为,首先要做到整个商业模式的逻辑进行重构,而且一定要用数字模式去做。“一些银行天天在说数智化转型,有多少标签?有多少画像?有多少模型?多少产品能够服务数据化?其次,通过科技战略和顶层设计推进云的架构的落地,包括IT体系治理、云计算的管理以及云计算自主可控的能力。银行首先要用数字化的思维进行转型,最后才能过渡到整体运营方案。”高峰说道。
在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看来,银行从数字化到数智化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三大方面,组织架构僵化,无法最大化发挥数智化背景下的人才活力与组织效率;业务类型陈旧,把数智化单纯视为传统业务的线上化,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研判;技术不够过关,包括自有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足等。数智化转型是银行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自上而下的一场变革,应当从顶层架构切入,打破旧有思维僵局,将市场需求的洞察与技术能力的夯实有机结合起来。
王建平则提到,“所有内容背后的核心就是数据!”他强调称,当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数据越来越重视。银行到底有多少数据,银行自身并不明晰,例如上游、下游、物流、交易、资金,所有链路的数据如何使用?数据人才也非常稀缺,这些对银行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经营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如何解决数据问题?王建平进一步指出,数据共享很重要,他介绍称:“银行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很高,比如信用卡的数据不愿意给零售部门、公司部门的数据不愿意给交易银行,而普惠金融部门又想拿到交易银行的数据难度也很大。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数据资产体系形成内部定价机制,或者按照收益分成,这样数据之间的共享就能够慢慢地实现。”(记者孟凡霞宋亦桐)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